|
3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莫斯科,開始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在機場,習近平受到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展部長伊沙耶夫的熱情迎接。 |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面對國內日益增強的不滿情緒下,將外交政策變成維持自己當下地位的手段。遠在奧巴馬提出移軸亞太之前,俄羅斯便提出要“向東看”。但俄羅斯這一“向東看”的戰略真的有實際內涵嗎,它對俄羅斯試圖維持當下國際地位又有何幫助呢?
由澳洲國立大學舉辦的“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19日刊登莫斯科卡內基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利利婭•舍夫佐娃(Lilia Shevtsova)的文章稱,俄羅斯的亞洲政策有三大特性。第一,克里姆林並不知道如何在多級的國際體系內運作,它僅將重點放在中國;第二,俄國外交政策的出發點不是外交而是內政,所以其外交政策缺乏一致性;第三,由於普京制定外交政策的目標在於其本人的政治生命,所以他推出的外交政策並不一定會與時俱進。
舍夫佐娃表示,正因為以上三大原因,普京的亞洲政策很可能最終以隔閡、失望甚至敵意告終。不過,舍夫佐娃還稱,無論普京推出怎樣的亞洲政策,俄中關心都在該政策中占核心地位。
文章表示,中國當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實力與類似前蘇聯的政體,使之成為吸引俄羅斯精英階層的天然磁場。俄中關係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轉好,自此之後,俄羅斯以不同的態度和方法發展對華關係,而在所有方式之中,務實的現實主義佔據絕對上風。
務實的現實主義不僅包含“反美”因素,還折射出俄羅斯希望對華發展互利雙贏經濟夥伴關係的希望。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有人擔憂中國實力的不斷擴張,並擔心俄羅斯最終轉變成中國的次要夥伴。
文章表示,從表面來看,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地位的下降似乎為發展對華關係奠定了良好的根基。然而,戰略夥伴關係並不是簡單需要兩國有利益交集,還涉及國家的根本原則及國際關係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