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流行音樂、綜藝與戲劇方面,台灣在自由開放以及創意上較為領先,就相當受到歡迎。《康熙來了》等節目在大陸廣為流傳,年輕人熟知小S即是一例。
社論說,相對的,台灣年輕人現在也很習慣上大陸網站看影片、抓歌,簡體字囫圇吞棗也看得下去,大陸的熱門節目,一樣即時觀賞,暴紅的《後宮甄嬛傳》,台灣同樣風靡。台灣校園里出現了年輕的大陸學生,街頭有拿著地圖找美食的自由行旅客,不少台灣年輕人想到大陸工作。兩岸的年輕世代,正以他們輕盈自然的方式,與對岸建立連結,也開始一起寫下一些共同的生命體驗。
這,不但是兩岸的現狀,也是兩岸的未來。這個趨勢如果持續下去,兩岸可以走到和過去劍拔弩張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綠營很多人卻堅持活在過去,緊抱著對中國的仇視與恐懼,連帶把大陸的人民與文化也視為洪水猛獸,而不願面對兩岸交流已經蓬勃延伸得愈來愈自然的現狀。
當然,長年的對峙、不同的政體與思維、自由的落差、主權的衝突以及軍事威脅,都是橫亙兩岸之間的鴻溝,綠營對中國大陸的戒心既有歷史背景,也有現實安全的考量。問題是,兩岸交流已經如此密切,這是既不能否認、也不可能倒流的事實,因此任何政策思維與執行路線,都應該根據這樣的事實來建構,不能無視或否定現實,或者提出完全不切實際、也與時代發展背道而馳的主張。
社論說,民進黨在蘇貞昌的領導下,其中國政策仍然活在過去的時空里,把中國的一切妖魔化,反對兩岸接近、交流,想用隔絕中國影響力來保持台灣的主體性。但歷史在往前走,兩岸完全隔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要維持台灣的主體性與自我價值,也必須是在兩岸持續交流的狀況下實現,而不再可能藉由阻擋雙方接觸的方式達成。
蘇貞昌的說法和兩岸現實嚴重脫節,民進黨也一直提不出務實可行的兩岸政策,連成立一個中國事務部,看來只是在虛應故事。綠營的兩岸論述更被一般民眾視為是老掉牙的陳腔濫調,除了喊殺喊打狂罵老共陰謀之外,講不出什麼所以然來,年輕人根本聽之生厭。
社論說,政黨要有政治生命,必須看得見現在,也能給人民一個未來。當民進黨看不懂整個《我是歌手》熱潮是怎麼回事時,問題,顯然不在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