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朝鮮危機 中美較勁才是主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2 08:42:54  


  中評社台北4月12日電/在近期由朝鮮引發的朝鮮半島對立風波中,有兩個矛盾始終是被多數人忽略的:首先,儘管各方普遍將其視為可能帶來“戰爭”的危機,關注點卻都集中於飛彈究竟會往哪個方向射,幾乎少有人真的認為有機會開戰;其次,雖然中國與美國的態度動見觀瞻,各方焦點仍在於它們將如何回應金正恩的作為。但仔細想想,這兩大國怎可能僅僅在中小國家的爭端中,消極地扮演配角而已?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當然,中美兩國的葫蘆裡各有自己的一套盤算。更有甚者,相較於根本不想作戰的韓國,與其實只想喊個高興以圖交易的朝鮮政權,從某個角度看來,倘若半島危機升高,對中美而言也未必完全是不可欲的結果。 

  美國的意圖可說幾乎路人皆知了。自從二○○九年以來,奧巴馬政府的“重返亞洲”政策既搞得震天價響,手上動作也著實沒停過;從擴大關島軍事部署計劃、利用天安艦事件提升演習外交的規模與頻率、積極爭取加入東亞高峰會以排除在區域議題中被邊緣化的危險、透過密集高層出訪提高在亞洲的曝光度、重新調整航空母艦配置以便順利推動戰略東移、推動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作為整合經濟盟邦的新途徑,以及拉攏日本重新檢討防衛指針等,美國希望提高其區域影響力的確已如“司馬昭之心”一般。 

  但問題是,想達成政策目標並做好相關規畫舉動是一回事,但最終能否得遂所願則又是另一回事。如同眾所周知,能否擔任霸權的關鍵並不在於是否擁有相對權力優勢,而在於能否在“行動”上證明自己有提供秩序公共財,幫大家解決爭議問題的能量。由此,對美國而言,長期延宕未決的朝鮮半島問題,自然是個再適合不過的場域之一。 

  一旦此處爆發危機甚或戰爭,美國不但獲致最充分的理由,繼續執行在東亞擴大戰略部署的正當性,在從伊拉克與阿富汗撤軍幾乎完成之際,它亦不啻“準備好了”可以集中力量大動干戈。相較在過去十年當中,美國對朝鮮種種挑釁行動大多以拖字訣來因應,此次高分貝誓言將全力進行反擊措施,或許在其決心的背後也透露出某種值得關注的訊息。 

  於此同時,如同往例一般,各方在關注朝鮮情勢發展時,真正聚焦點還是中國大陸將如何反應或“壓制”其作為。大陸這次少見地露出雖未指名批判、但似乎並不護短的姿態,不僅外交部長王毅聲稱“絕不接受任何一方在中國家門口鬧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不容忍有人為一己之私製造混亂”,作為官方喉舌的《人民日報》更火力全開,同時要求美、日與兩韓自制。 

  事實上,在十八大與兩會完成高層權力世代交替的同時,中國對外戰略即走到了是否繼續堅持“韜光養晦”,還是要審時度勢“走出去”的轉捩點。隨著總體國力持續上升,包括派遣艦隊前往亞丁灣護航、拉攏第三世界與金磚國家向舊核心爭取國際話語權、順勢推動航母下水以擴大對西太平洋緣海影響力、利用釣魚台問題形塑穿越島鏈的正當性,甚至頻頻拋出軍備性能提升議題等;在在都顯示出,相較於一九八九年以來的長期自我抑制,中國大陸目前正以愈來愈積極的態度與做法,希望在情勢變遷之際爭取到主動權。 

  值得注意的是,當人們慣性地將朝鮮問題視為中國的責任之餘,也等於同時間接給了它在必要時刻做出處置的正當性基礎。面對經常發作且幾近失控邊緣的朝鮮政權,說老實話,中國既不可能也沒必要持續耐心應對,相對地,若藉機祭出強硬作為,非但有助於邊境安全,也可展示自己解決區域安全問題的能力,何嘗不是一箭雙鵰之舉? 

  總而言之,若只想看熱鬧,金正恩已足為最佳男主角;但若想略窺門道且關注朝鮮半島危機的真正效應,則中美兩強在不為人知幕後的彼此角力與算計,或許更是周邊國家應該付諸精力與腦力去琢磨、判斷並且應對的。


    相關專題: 朝鮮半島局勢緊張 戰爭一觸即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