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羨慕的心情,1980~1990年間,王新奎不知道去深圳考察、學習了多少次。在之後的時間裡,他也不斷體會到“開放”所帶來的變革成果:上世紀90年代,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讓荒蕪的土地變成了國際地位顯赫的金融中心;進入新世紀,加入WTO後的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越戰越勇”,也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他說:“就像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反覆強調的那樣,‘開放本身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紅利’。”
在十八大閉幕6天後,李克強就主持召開改革座談會,突出強調“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而在就任總理後的首次基層調研中,他仿佛為民眾翹首以盼的新一輪改革找到了一條明晰的通道——進一步擴大開放。
李克強說:“要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就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改革來擴大開放,讓跨國公司的亞太地區總部能向中國地區轉移,這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機遇。”
他指出:“中國的服務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並蘊藏著巨大的就業潛力。要發展服務業,還要用開放來倒逼。”
他強調:“中國不能害怕開放,要一步步向前。中國走到了這一步,就該選擇一個新的開放試點。上海完全有條件、有基礎實驗這件事,要用開放促進改革。”
同樣在座談會現場其他幾位代表也在期待綜合保稅區的進一步開放。上海暢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裁徐峰精打細算地跟記者分析:開放的自由貿易區是個引子,能夠拉動其他消費,帶活整個上海、整個中國的經濟;上海市機械設備成套(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黨委書記嚴錦順則評價說,這對上海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對全國的未來發展也很會帶來示範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