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媒:“鐵娘子”辭世,爭議繼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9 15:07:39  


  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逝世的消息於周一傳出,與她相隔好幾代的繼任者、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隨即縮短了在西班牙的訪問行程。他原本打算通過此行處理撒切爾夫人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即英國對與歐洲建立更深刻聯繫的疑慮。
 
  但是,撒切爾夫人對英國、歐洲以及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影響極大地超越了她驕傲的民族主義情懷。從1979年當選首相的時候開始,她就把自己的方針加給了充滿分歧且不情不願的英國,在她離世之際,這項方針仍然餘音裊裊。它的基礎是對市場力量的信念、不惜為長期繁榮實行短期緊縮的意願,以及對很多歐洲國家所珍視的福利國家所需要的財政和社會成本所持的懷疑甚至反對立場。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道,她與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總統一起定義了現代保守主義。共產主義倒台後,撒切爾夫人創立的那種資本主義理念逐漸風靡全球。此外,她還在釋放市場力量和解決社會難題方面發揮了作用,她的方法尚待很多社會學習。即使在她辭世的當天,從塞浦路斯到葡萄牙再到美國的各國領導人和公民仍然在就定義了撒切爾政治遺產的那些政策進行激烈辯論。那些政策今天仍然在她的祖國表現出影響,即便到了現在,英國仍然是緊縮政策的實驗場。
 
  正如紛紛湧現的諸多悼詞所說,87歲的撒切爾夫人改變了英國。她竭力縮減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為大規模私有化和撤銷管制打通了道路,將財富合法化,並且釋放了同胞們追求回報的創業激情,這樣的激情似乎仍然讓歐洲大陸感到不安。
 
  她還曾經滿懷激情地捍衛自己的觀點,即英國是世界上的一個重要強國,擁有獨立於27個歐盟(European Union)國家之外的利益和影響力。對於由法國牽頭的敦促歐洲進一步實現一體化的舉動,撒切爾夫人曾在議會上發出廣為人知的宣言:“不行!不行!不行!”她還寄希望於英美兩國的“特殊關係”,打算借此讓英國對國際事務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卡梅倫公開採用了她的理念,走上了一條大致相同的道路。
 
  卡梅倫中止歐洲之行,於周一返回倫敦視察撒切爾夫人葬禮的準備工作。同日,首相府宣布葬禮將於下周舉行,其中將包括一個按最高軍事禮節舉辦的儀式,葬禮地點則是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官員並未提供其他細節,只是說葬禮安排將與1997年威爾士王妃戴安娜(Diana)在巴黎死於車禍後的安排相似。當年,馬拉的彈藥車運載著戴安娜的靈柩在軍事儀仗隊的護送下穿過了倫敦的人群。

  上一位獲得類似禮遇的首相是1965年逝世的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這種相似性表明英國將撒切爾夫人視作一位歷史性人物。就像她的很多崇拜者在周一說的那樣,她可能是英國和平時期最偉大的領袖。
 
  但是,紀念活動當中也夾雜著一些尖刻以至刻薄的追憶之詞,這些言論來自那些認為撒切爾夫人具有破壞性的人,尤其是政治左翼人士。那些人認為撒切爾夫人破壞了戰後英國的經濟和社會結構,並使之成為一個更為分裂、更為自私的國家,窮人的不滿情緒比近代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強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