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時報:耳聰目明才能識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1 08:08:12  


  中評社台北4月1日電/賴素如驚傳貪瀆,她的老闆馬英九比誰都驚訝。知人善任,說來容易,但要做到知面知心,卻很困難。馬英九一向自認“用人不疑”,但卻未能做到“疑人不用”,間接導致了親信舞弊的結果。在治理能力上,民眾或許不能要求馬英九對“國政”全知全能,但至少用人舉才上必須耳聰目明。 

  中國時報短評指出,林益世案爆發時,曾有黨政核心幕僚驚歎,政治人物在地方上做什麼,“中央”根本難以想像。從林益世到李朝卿,這個說法或許能夠成立,但當弊案風暴進逼“首都圈”,颱風眼竟然就在黨主席辦公室,就再也不是“中央”與地方政治風氣差異的問題,而是主席親信仗權牟利的疑慮。 

  賴素如案發生後,馬英九表現出的驚詫讓很多人感到意外。有政壇人士私下說,可見馬英九果真如他當選時承諾的一樣,絕不要求司法單位提供訊息,只有“總統”能看的“國安日報”裡,也果然完全沒有政治偵防內容。 

  這話是否百分之百真實,歷史自然會給個明白答案;但馬英九拒絕使用政治偵防、堅持不以權勢探知司法調查內容,絕對非常值得肯定,而這也正是馬英九從政風格最大的優點。政敵或許會肯定馬英九的坦蕩光明,但他的下屬卻不見得會赤忱以報。因此在“用人”與“疑人”的掌握上,馬英九的權衡顯然出了問題。 

  對於馬英九的用人盲點,外界多認定問題出在“小圈圈”用人。但關鍵不在於從小圈圈裡找人,而在背景徵詢與追蹤掌握的資訊基礎不該侷限在同一個小圈圈內。面對一樁比一樁難堪的親信弊案,馬英九固然必須堅持不採用旁門左道去掌握可能的高風險對象,但做為領導人,他絕對有合法合理的管道得知應該了解的資訊,從中獲得更有效的方式預先防堵可能發生的弊端,這是他的責任,也是全民對他的要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