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合作未來至關重要
雖然習近平的訪俄之旅只有三天時間,但是中俄能源關係的升溫是未來長期合作的一大前提。俄羅斯《全球事務》雜誌注意到,就在習近平抵達俄羅斯的幾個小時後,俄羅斯能源巨頭Rosneft公司高層就宣布,中俄已經達成“原則上的協議”,俄羅斯今後對華的石油出口量將達到目前的三倍以上。從去年的1500萬噸,到未來不確定的時間(很有可能在2018年左右)的每年4500萬噸至5000萬噸。這會令中國成為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購買者。作為這一協議的一部分,Rosneft公司與中石油集團也將聯合開發巴倫支海沿岸的3個石油區塊,以及東西伯利亞的8個岸上油井。
此外,Gazprom公司很有可能在3月底最終將與北京簽署一份協議,按照協議規定,該公司今後每年將向中國出口380億立方的天然氣。據稱,Gazprom公司正在爭取獲得中國方面的貸款作為這次協議的一部分,目的是建設一條經由西伯利亞的對華天然氣輸出管道,就像2009年中國為Rosneft公司提供250億美元貸款建設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的項目一樣。
就中俄雙方而言,在能源合作方面兩國的利益有著重要的“重合區”。英國石油公司預測,到2030年全球液化天然氣的增長需求,有一半將來自於中國,屆時中國每天460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消耗量,與2010年整個歐盟國家每天的消耗量相當。根據能源信息部門的資料,到2035年中國石油總消耗中75%都將依賴於進口。
所有這些都展現出中國的決策者們目前所遇到的困局,尤其是在美國海軍牢牢控制著全球海上交通線的情況下。儘管在過去的十年裡,中國軍費預算的增長速度都達到了兩位數(百分比),但中國的經濟增長仍舊依賴國外能源。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是中國最大的陸上能源來源,而且這些能源供應不會經過任何有爭議的海上區域。此外,俄羅斯對中國敏銳的能源市場的興趣是外界很難測的。俄羅斯的經濟仍舊嚴重依賴於能源輸出,這對莫斯科而言並不是一個好征兆。實際上,如果美國和歐盟簽訂一份自由貿易協定,俄羅斯對歐盟能源市場的“戰略鉗制”將會走到終點。到那個時候,莫斯科的經濟持續發展能力將會落後於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
所以,中俄聯手無論是在政治、軍事、能源等方面都貫徹了“互惠互利”的原則,在美國分別在東歐和亞太推行反導網,壓迫中俄地緣戰略空間的背景下,中俄聯手抗衡可以贏得更大的戰略利益和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