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志軍闡述對台工作 從容自信(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3 11:09:13  


張志軍主動走到記者中間接受兩岸記者的采訪(中國台灣網圖)
 
  張志軍表示,全面發展,是指兩岸關係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進展應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努力實現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他從增進互信、推動對話協商、加強經濟合作、促進交流、團結台灣同胞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張志軍並形象地比喻說:“四輪驅動的越野車總比兩輪驅動的車更能爬坡越障。” 

  張志軍在發言中並不諱言兩岸關係中還存在著一些政治難題,同時“這些問題非常複雜,解決起來不容易”。張志軍隨後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提出三點看法:一是要正視這些問題,不應有人為設置的禁區;二是要積極思考,努力探尋解決之道;三是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步累積共識。他指出,當前,由兩岸民間開始對話,是一條可行途徑。由兩岸智庫共同召開和平論壇進行研討,也是一個很好的倡議。我們鼓勵兩岸學術機構和有識之士就解決兩岸間的這些問題展開對話,包括適時舉辦兩岸和平論壇,以集思廣益、凝聚共識,促進社會各界關注與思考,為將來進行政治商談逐步創造條件。

  最後,這位新任國台辦主任用一句樸實的話結束了自己的演講:我願意與大家一道,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不懈努力。

  與會的兩岸專家學者評論稱,全篇講話,立論清晰,邏輯性強,信息豐富,也顯示了一種從容、大度與自信,令人印象深刻。還有台灣的學者在台北評論張志軍的“平潭講話”對台釋出多項重要信息,展現自信,在在回應了外界關切。
   
  張志軍的從容自信從何而來?大陸一位資深台灣問題專家解讀,這其中有張志軍在外交領導崗位上的歷練,也有他的個人風格魅力;而更重要的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踐結出的碩果、中央領導集體對發展兩岸關係的堅定意志,支撐著他的從容自信。

  當張志軍發表完講話,開幕式結束時,會場出現了有趣的一幕。張志軍信步走進記者聚集的會場後區接受兩岸記者聯訪,立刻被幾十位記者“包圍”及攝像器材的“長槍短炮”瞄准,張志軍首先對兩岸記者們熱情表示“希望以後我們不僅能成為工作上的夥伴,也能成為好朋友。”但一位來自台灣的“好朋友”,卻馬上的拋出了一道難題:“會不會去台灣?”

  此前台灣當局大陸事務負責人發表講話,一方面表示歡迎張志軍去台灣訪問,另一方面設置了個障礙:見面時要以雙方的官職相稱,否則“相見不如不見”。

  張志軍的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從容答到:我看到報道說台灣有關方面給我去台灣設置了一些條件,“我覺得這個完全沒有必要嘛”。我還看到一句話說“相見不如不見”,我要說的是“有情何似無情”(引自北宋詩人司馬光的《西江月》)。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有這樣的情、這樣的心,什麼名義問題、身份問題、方式問題都好解決。張志軍說,“我希望能有機會去台灣,我們也歡迎台灣有關方面的負責人能夠到大陸來看看。我願意與台灣有關方面負責人見個面,喝喝茶,聊聊天。” 

  對此,台灣資深兩岸問題專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當天在台北表示,張志軍主任願意面對記者、不回避熱點話題,自信可見一斑。

  最後,張志軍用外交官的瀟灑和風度向眾記者們表示了感謝和歉意後,從容走出會場。留下的,是記者們對他“開放”、“平易近人”的稱讚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