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外長王毅曾為胡耀邦擬講稿獲讚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0 09:32:01  


  中評社香港3月20日電/王毅出任外長,意料之中,眾望所歸。

  原中國資深外交官、駐外大使延靜今天在大公網發表文章說,五年前,他調任國台辦主任時,我不止聽到一個人惋惜地說∶“外交部缺少了一位外長人選。”現在他又回來了,當然大家感到欣喜。
 
  我三十多年前認識王毅,雖然接觸不是很多,但斷斷續續沒有停止。他確是外交圈的一位佼佼者,也是靠實力取得成功的人。
 
  為胡耀邦擬講稿獲讚賞
 
  1982年,我在外交部亞洲司任副處長,王毅是亞洲司科員,剛剛入部工作,主管對日本事務。他雖年輕,但善於學習、思考,偶有開會聽他發言,條理分明,分析有相當深度。更引起我注意的是,1983年胡耀邦總書記訪問日本,準備工作中的重頭戲是草擬講話稿,其中一篇由王毅起草。我曾參加過胡耀邦訪問朝鮮講話稿的起草工作,他要求很高,很嚴,特別要求講話稿要有新意,有時乾脆把起草者召集到他的辦公室,一篇一篇修改。後來訪問日本的講話稿受到肯定,特別是王毅起草的那篇,胡耀邦很是欣賞,只改了兩處,並讚賞文字好,有新意。這件事慢慢傳開,王毅也小有了名氣。
 
  王毅很勤奮刻苦,進步很快,不久當了副處長、處長。他的日語是在第二外國語大學學的,通過工作水準不斷提高,一次我看見他在醫院候診的空隙還在背日語單詞。後來他爭取到一個機會去美國進修英語,現在可以自由地與外賓交談。我們有時一起出差去外地,很多人上飛機後閑聊、休息,但他抓緊時間,安安靜靜地看書,特別是歷史書、文言書,可能因“文革”關係在學校時這方面學的不多,抓緊時間為自己充電。1990年,他入部還不到十年,就出任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參讚,我出差去日本,他向我們介紹日本情況,不僅內容詳實,而且有獨到的看法。
 
  1996年,我在出使韓國期間曾到東京參加外交片會,研究東北亞局勢。王毅時任亞洲司司長,協助主管副外長唐家璿主持這次會議。會上發言,他有深入分析,獨到見解。每天會議之後,他還要工作得很晚,為次日做準備。這次片會的總結,也是他參與執筆寫就。王毅在工作中還有創新,一般說陪同領導人出訪,總結報告都是回國後再寫,但王毅當司長期間,訪問過程中他就開始醞釀總結,訪問結束當天總結報告草稿就會寫成。
 
  1999年王毅升任外交部部長助理,2001年就升任外交部副部長,當時他只有48歲,是副部長中最年輕的一位。2004年,王毅被任命為中國駐日本特命全權大使,而當時由於日本首相小泉多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中日關係正處於冷淡時期,可以說他是臨危授命。王毅上任為自己立下的軍令狀是∶“恪盡職守,報國為民,開拓進取,不辱使命。”在任期間,他發揮了解日本國情、知曉日本禮儀、結交各界朋友的優勢,提出“以民促官”,帶領全館大力開展民間外交。他幾乎每周外出講演,會見各界朋友,直接用日語交談,完美地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見地。安倍首相2006年上任後即訪華,王毅起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為兩岸和平發展立功勞
 
  王毅對年長者十分關心,早在1991年,我在訪問日本期間,有急事要與家裡聯繫,當時不像現在使館裝有直通電話,館員可自由利用它與家人通話,而是要通過國際電話轉接通到家裡,記得時任使館參讚的王毅熱情地給了我很大幫助。王毅擔任副外長期間,主管亞洲地區和政研司工作,十分繁忙,每天深夜回家,但每次亞洲司退休幹部聚會,他都抽時間參加,給大家講國際形勢和我國的外交政策,受到與會者的好評。
 
  2008年王毅出任國台辦主任後,我再沒有機會見到他。這幾年兩岸關係發展很好,我想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被任命為外長的當天晚上,王毅與在京的台灣人士餐敘告別,他動情地說,他高興的是這幾年兩岸關係風平浪靜,遺憾的是他還沒有機會去台灣看看。不過,王毅新的擔子也不輕,除全面掌管對外關係外,如何發展與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如何與美國建立新型的大國關係,如何改善陷入低谷的中日關係,如何維護朝鮮半島和南海的和平穩定,都是擺在他面前的緊迫問題。王毅今年六十歲,相對年輕,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才智過人,他走到今天絕非偶然,今後則是任重道遠,相信他會出色工作,不辱使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