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談海洋強國之路:中國不可能實現海洋霸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17 12:34:39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在追求海洋權力的問題上,中國無須諱言,也不必回避。中國不追求海洋霸權,但需要一定的海上戰略空間、國際政治地位和有效的海上力量。這三個方面構成了一個國家的海洋權力。

  《環球》雜誌發表作者胡波的文章稱,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走海洋強國之路已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與近代西方海上強國崛起之路相比,中國海洋強國夢面臨著完全不同的時空條件、地緣特征和人文背景。中國欲圓海洋強國之夢,需要走出一條與西方傳統經驗不同的路。

  二戰結束以來,隨著核武器的出現、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和平與發展漸成時代主題。與英美等國成為海洋強國的時代相比,中國在二十一世紀所面對的時空條件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當今世界,任何國家均難以延續或效仿海權論鼻祖馬漢筆下以“貿易即勢力範圍擴張”和“控制海洋”為基礎的二元海洋強國之路。這不僅是美英這樣的傳統海洋強國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擺在中國面前的問題。在新的時代環境下,中國需要走一條創新的、和平的海洋發展之路。

  從地緣條件上來講,中國是陸海複合型國家,必須兼顧陸海兩大戰略方向,保持協調發展;中國的海洋資源雖較為豐富,但與世界海洋大國相比,仍相對不足;中國的海洋空間狹長,但為島鏈封鎖,海洋地理更是相對不利。在這樣的地緣條件下,中國不可能實現英美那樣的海洋霸權。中國應該依據自己的先天禀賦,客觀地規劃自己的戰略目標及手段,不能盲目追求複制英美曾經的歷史經驗。

  如今,雖然國際上“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並沒有完全過時,海上軍備競賽依舊如火如荼,武力作為解決爭端的後盾依然十分重要,但和平解決爭端的確已漸成主流,實際上二戰以後,就鮮有通過武力變更疆域的成功案例。尤其是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基礎的海洋秩序建立後,世界上主張通過談判和平解決海洋爭端的呼聲愈漸高漲。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國際海洋機制與秩序為主權國家維護其國家利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除海上力量之外,經濟、外交、國際法等其他手段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明的外交戰略及策略、有競爭力的海洋產業以及嫻熟的國際法鬥爭技巧等,也可能超越傳統海洋空間的限制,在主權範圍的空間外,發揮重要影響並獲取重大利益。中國在建設一定海上力量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外交手段與經濟手段的建設與應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