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日電/香港特區政府宣佈下年度取消勾地機制,取消勾地後全數土地將會用招標方式推出,這是為了政府主導和主動供應土地,同時亦可方便小型地產商參加競投政府土地。事實上,近年勾地制度已名存實亡,政府已採取招標方式供應土地。
香港文匯報今天社評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當局的招標多次出現流標,反映政府對地皮的估值過高。政府有必要恢復定期公開拍賣土地制度,令土地價格更接近市場價格。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政府手中的土地不多,治本之方還在於政府拿出魄力,盡快尋求共識,以便從增加土地供應入手,扭轉市場供求失衡。
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樓價狂瀉,港府仍然定期賣地,但地產商停止購入土地,港府為了保證土地不被賤賣,停止以前執行的土地拍賣。2004年1月起,更停止定期賣地,只有勾地。勾地機制是在樓市狂瀉時誕生的,主要功用是托市,防止出現不理想的賣地成績令樓價下挫,加劇負資產問題。但是,在樓市飆升時期,勾地機制的客觀效果就是限制土地供應,人為推高地價樓價,令樓市積聚泡沫危機。
在2011/12年度,發展商勾地只佔1幅,只可興建數個單位。在2012/13年度,發展商勾地只有2幅,只可建百多個單位。可見,發展商成功勾地的數量極少,因此近年來政府已採取招標方式供應土地,招標賣地是公開賣地的一種,好處是可防範地產商合謀壓價。早前輕鐵天榮站上蓋物業流標,多少已反映地產商看淡後市,出現地價與市場期望脫節而流標的情況。因此,政府在重新檢視招標價的同時,可考慮恢復定期公開拍賣土地,每年可供應一定數量的地皮,包括不同類別發展地皮,長遠有助樓市健康發展,避免樓價大上大落,比不定期主動招標賣地效果會更佳。
理順房地產市場的治本之方,還在於政府拿出魄力大規模開拓土地。現時已知短中期可提供作房屋用途的土地只有300公頃,預計可供興建約128,700個單位,但這300公頃土地用少見少。因此,要解決供不應求的結構性問題,政府須拿出魄力大規模開拓土地。在長期土地供應方面,施政報告明確提出將透過發展新市鎮及在維港以外適度填海解決香港未來的長遠房屋需求。大規模開拓土地,涉及利益相關的各方,因此政府須及早籌謀 ,盡快尋求共識,拿出可行的措施和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