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謹防“黑客攻擊”誣控 加劇中美戰略互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4 00:03:42  


 
  在美國經濟仍然深陷國際金融危機泥沼的背景下,所謂遭受商業竊密網絡攻擊,可能成為美國借制裁懲罰為名而行新的貿易保護之實的掩護。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此消彼長的經濟狀況,令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增設了許多投資貿易壁壘。

  曼迪昂特報告及指控還有一個更為“非同尋常”之處,即罕見地著重描述了所謂中國軍方黑客對美國敏感軍用設施和供電系統、空中交通等重要基礎設施進行的網絡攻擊。

  2011年5月,美國國防部擬定首個正式網絡戰略,規定如果一起網絡攻擊造成的死亡、損失、毀壞或高度破壞,達到了傳統軍事活動所能造成的嚴重程度,就可視為戰爭行為,美國可以使用傳統軍事力量回應網絡攻擊。

  而在其一年前,奧巴馬政府公佈了網絡安全評估報告,認為來自網絡空間的威脅已成為美國面臨的最嚴重經濟和軍事威脅之一。隨後,美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網絡司令部,整合分散于各軍種中的網絡戰指揮機構,協調美軍各種網絡戰武器使用。其後,美國使用名為“震網”的蠕蟲病毒(Stuxnet)攻擊伊朗核項目成為最著名的一起戰例。

  2009年,中美兩國元首強調,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並採取切實行動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伙伴關係。可以說,增進戰略互信在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進程中占據著首要地位,因此,雙方必須努力減少戰略互疑而不是相反。

  美國的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和中國的著名美國問題專家王緝思去年曾聯合著述認為,在中美安全關係中,網絡安全的重要性迅速凸顯,這使兩國關係變得更為複雜,網絡活動加深了中國和美國對彼此戰略意圖和實力的疑慮。

  很明顯,在奧巴馬總統剛剛開始第二任期和中國新一屆領導層開局之際,曼迪昂特及其幕後勢力不負責任地發表所謂偵測報告和提出具名指控,有損于中美增進戰略互信的努力,值得高度警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