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部分國人感歎中國外交“沒朋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1 08:35:43  


中國將強未強,在改變世界的力量格局和利益格局,帶來了自身和世界的不確定性。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朝鮮違背中國利益強行發展核武器,讓一些國人感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缺少“真正的朋友”。這樣的受背叛感和孤獨感近年不斷困擾中國社會。

  然而在國際關係中,或許我們根本就不應指望能交現實社會中的那種“朋友”。國家交往經常會以朋友相稱,但國際關係中“朋友”的涵義與現實社會中是不同的。國家間更注重利益,輕感情,“朋友”、“敵人”經常不那麼絕對,而且相對更容易轉化。

  現代國家間更多是非敵非友關係,追求共同利益,促進國家彼此友好通常是國際關係的上策。一旦核心利益相互抵觸,國家間關係就會冷淡,甚至在一定時間內和一些問題上彼此敵視。後一種國家關係應盡量避免,至少不能太多了。

  社評說,美國的朋友也並非一些人想的那樣多,那樣鐵。由於美國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力量,一些國家選擇成為它的盟友,抱它的“粗腿”。那個圈子既是美國超級強大的收獲,也是它統治世界的方式。這同在現實社會中你很強大就會有一些“朋友”圍上來是一個道理。 

  國家強大的源泉包括硬力量和軟力量,它們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但強大並不意味著能在國際關係中贏者通吃,美國的“敵人”也是大國中最多的。它不斷在世界各地打仗,本土遭到全球最有衝擊力的恐怖襲擊。美國同時在為它“領導世界”的理念以及方式付出代價。 

  中國作為崛起大國,綜合國力尚無法同美國比。中國將強未強,在改變世界的力量格局和利益格局,帶來了自身和世界的不確定性。中國的成長受到美國和西方的天然戰略阻力,這種阻力的性質同樣是不確定的。 

  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國家同中國發展“盟友式關係”會很猶豫,反過來中國對是否應投入大量資源同美國競爭那些國家,以此增加崛起的安全系數也存在困惑。現在還遠不是中國可以為小國的安全大包大攬,小國也願意“死跟”中國的時候。 

  經常有人提及中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弱的時候曾交過“真正的朋友”,但這種懷念是選擇性記憶,事實表明那時的朋友也大都以彼此的國家利益為基礎。中國維持那些特殊關係不僅很吃力,還客觀上強化了與其他一些國家的敵對。 

  此外我們大概也沒必要過於羨慕美國的交友能力和方式,一是中美綜合實力差距太大,二是美國與一些國家非友即敵,搞得它自己也很痛苦。 

  社評認為,中國的現實選擇應是盡可能與最大多數的國家發展友好關係,根本途徑為將中國和平崛起變成世界各國特別是周邊地區可以共同受益的過程。中國不追求霸權和對其他國家的控制,這使中國不在世界上樹敵成為可能。中國目前也的確幾乎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敵人。 

  隨著中國逐步強大和發展模式漸漸成型,中國的硬軟實力都會增長,這將使與中國友好及合作越來越有吸引力,而選擇敵視中國將變得越來越沒有前途。 

  中國外交戰略與和平發展的總需求大體吻合。表面上看中國周邊的衝突點在增多,但中國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增加更快。同上世紀90年代受美國制裁,之前有二十幾年受蘇聯軍事威脅相比,中國的外交能力較之我們所處的戰略環境越來越寬裕。 

  總之中國人不應在敵友問題上想當然,而應面對現實,以客觀的戰略態度對待所有國家。不過高期待就不會有過度失望,也更有可能冷靜看待對外衝突,不輕易將具體問題上的對手定性為“敵人”。長期堅持這樣做,中國的崛起之路必將越走越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