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城鎮化率超過五成被指高估 體制成最大障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8 13:51:29  


 
  現狀:城鎮化率被高估還是低估

  1858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最早提出了城鎮化概念,馬克思提出鄉村城鎮化,而“不要像古代那樣,城市鄉村化”。百年之後,中國官方全力推進城鎮化進程。

  2001年公布的“十五”計劃綱要中首次提出實施城鎮化戰略。十年後,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1.27%,這意味著13億總人口中,城鎮居民和農民各占一半。

  和自身相比,中國的城鎮化進展速度相當驚人,因為在1978年城鎮化率僅為17.9%。但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十分明顯,僅相當於這些國家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水平。

  對各國城鎮化進程研究後會發現,城鎮化率不會達到100%,一般都會在80%左右停滯不前,達到這一峰值後,部分國家會出現城市人口向城郊逆流的現象,城鎮化率會有起伏。由此可以推斷,未來數十年,中國城鎮化率尚有接近30%的提升空間。

  正如城鎮化的提法獨具中國特色一樣,城鎮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也頗為獨特。在51.27%的城鎮化率背後,是其他發達或發展中國家不曾有過的經驗和教訓。

  中國城鎮化率被高估,因為51.27%的城鎮人口中包括了那些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但是沒有真正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的農民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超過2.5億人。

  通過不同方式測算的全國城鎮人口數量,也可以發現城鎮化率被高估的跡象。

  按照2011年城鎮化率測算,全國城鎮人口應為6.9億。但如果按照總人口13.5億減去農村戶籍人口9.3億來算,全國城鎮人口實際只有4.2億,兩者相差竟高達2.7億。

  51.27%的城鎮化率之中,還包括了被人為拉高的“半城鎮化”部分。有些地區為了提高行政級別,爭取更多權力資源支配,人為提高城鎮化率,通過行政區劃調整將縣改市(區)、鄉改鎮,擴大了城鎮人口比重,原先的農民頃刻間變成城鎮居民,但是名不副實。

  那麼,城鎮化速度高低究竟如何衡量呢?

  城鎮化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工業化通過拉動就業、增加收入、改變土地形態等方式影響城鎮化,兩者具有極強的關聯性,在統計上一般將城鎮化率與工業化率(工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中的百分比)比較來看。

  2011年全國城鎮化率為51.27%,工業化率為46.8%,直觀來看,城鎮化率高於工業化率。但是從全球來看,實際上中國的城鎮化遠遠滯後於工業化,並非理想的“兩化”(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

  世界銀行[微博]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平均城鎮化率為50.9%,與中國相當,但是工業化率為26.1%,遠低於中國。中國“兩率”(城鎮化率與工業化率)比值為1.09,全球的平均比值為1.95。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曾於2012年5月撰文分析了中國及主要發達國家“兩率”比重,周其仁認為,從大圖像來看,中國工業化推進城鎮化率的提升,遠不及全球平均水平,他認為中國工業化超前、城鎮化滯後的結論。

  如是觀之,中國城鎮化提高空間巨大。但是,我們並不能據此得出未來城鎮化速度會很快的結論,因為在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兩端均存在制約因素。

  理論上來說,城鎮化水平提高既取決於農村可以提供的富餘勞動力數量,也取決於城鎮可以提供的就業機會。從供給角度來看,中國人口結構正急速變化,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農村富餘勞動力數量將會收縮。從需求角度來看,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吸收就業能力下降也是必然。

  未來城鎮化的成本會更高,僅高房價一項,便會將很多人阻攔在城市大門之外,更別談對外來人口的就業歧視、子女上學、社保地區分割等問題。因此,不可過分高估城鎮化對擴大內需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