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南海政風轉向“大眾政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2 12:53:46  


  中評社香港2月12日電/幾個月來中共新領導層的動向與舉止一直為民眾所關注,在大陸有發售的香港《鏡報》月刊在神州動態欄目中有《中南海政風轉向“大眾政治”》一文。稱,繼倡導轉文風、改作風之後,中共新領導再度著力政治品質塑造,顯示出不斷深化改革的銳意。一連串新政新措頻出,官媒大膽發聲推波助瀾,中外輿論為之關注。

  鳳凰網消息,文章引用一些時政觀察家的評論說,主動公開領導人工作生活與家庭的相關信息,用信息公開的辦法打破公眾對領導人的政治好奇心和政治神秘感,是應對信息網絡輿論的必然選擇,向政府透明和政治民主邁出了一步,值得讚賞。

  至於此舉是否意在為官員財產公開鋪路,也許還不好預估。不管怎麼樣,距離領導人家庭及生活信息更近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彌合了中國大眾對政治的疏離感。同時也要看到領導人帶頭垂範固然是當前條件下效率最高的改革之一。但是整個龐大執政體系自清能力的不足,恐怕仍是制約改革重大的短板。

  從長遠看,改革必須有上下互動,內外結合,才能夠全盤接活。高層以自身轉型帶動體系轉型之意圖明顯,這是積極的信號,不過考慮到中國傳統政治的邏輯慣性及其存在的現實土壤,對今後的困難還是要有足夠的預計。

  這篇文章還提到另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官方媒體的大變臉,媒體改革向來被視為檢驗政治親民的試金石,今年元月以來,《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台兩大高端主流媒體幾乎同時大變臉,從釋放的信號看,一場自上而下的,有自覺意識的話語變革已經開始。

  例如《人民日報》1月4日推出了它歷史上第一塊新聞評論專版,並且宣布從即日起每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都將設置評論版,人民日報還在致讀者文章中稱,將努力把評論版打造成幹部論政的平台、學者爭鳴的空間,群眾議言廣場,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鋒中傳遞中國好聲音,謀求最大公約數,推進社會前進的步伐。《人民日報》此番改革雖然還不能說是一場結構性的變革,但因其特殊的政治立場和地位也被視為是有風向標的意義。

  而2013年開年第一天,開播19年的央視老牌嚴肅新聞欄目《焦點訪談》首次大改版的播出,改版後的《焦點訪談》報道了鄭州“房妹”事件,關注黃燈處罰爭議,也有上年度熱詞盤點等。其選題被認為切中了公共神經,很接地氣,那麼就有傳播學者預判,人民日報的改革策略必然先從邊緣突破,漸漸向中心逼近,而邊緣突破之目的就是為深水區的改革蓄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