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從最初幾十元、一兩百,到動輒上千元,春節紅包越變越厚一方面反映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卻也成了衡量感情親疏遠近的標準。
“雖說是一家人,但自己出手不大方的話擔心親戚會有想法,顯得我不懂禮數。”成長於一個大家庭的劉洋說,這就是春節送紅包的“潛規則”。
春節紅包花掉了不少人的年終獎,甚至預支了來年的開銷。飽受其苦的網友們紛紛調侃,越來越“霸氣”的紅包數額已經讓春節變為“春劫”。
甚至有一部分人打起了紅包背後的主意,一些厚到不正常的“紅包”讓中國美好的傳統變了味道。一位已經退休了的地方幹部告訴記者,以前每到春節,他孩子能收高達幾萬元的壓歲錢,有時一個紅包就是1萬元。而他退休之後,除了自己的親戚,過年時基本上再沒有人登門拜訪。
王忠武說,壓歲錢本是一種飽含祝福的禮尚往來,本是體現親情的壓歲錢和紅包卻讓一部分人改造成物質化和功利化的手段,反而使得親情越來越淡化。
“小小的紅包本應只裝載著親情和友情的溫暖,只有讓壓歲錢回歸到純真和祝福的本質,紅包裡的中國社會才能體現出暖暖的中國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