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韓專家:韓國火箭技術比朝鮮落後5到7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31 09:15:01  


  
  觀察

  韓航天技術仍處初級階段

  雖然韓國方面宣布“羅老”號火箭已經發射成功,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指出,這一結論性消息是韓國自己宣布的,過一段時間,美國有關機構還會通過地面監視系統核實衛星是否在預定軌道上。1998年,朝鮮就曾宣布成功發射“光明星1號”衛星,但其他國家均未探測到這顆衛星,而去年底朝鮮發射的“光明星3號”則被核實的確進入了軌道,不過,“光明星3號”是否進入正常工作狀態尚不清楚。

  可見,火箭發射成功是一回事,而衛星能否正常工作是另一回事,這要看衛星自身的自控系統、電源系統等等能不能正常工作,地面接收站是否能收到衛星發射的信號,在這些方面都得到確認之後,才能確定衛星是否正常工作。

  龐之浩稱,即便“羅老”號火箭和衛星均發射成功,韓國的航天技術也只是處於初級階段。首先,“羅老”號火箭本身是韓國和俄羅斯合作製造的,主要技術由俄羅斯提供。俄方負責建造推力為170噸一級火箭助推器,而僅有8噸推力的二級火箭由韓國製造;其次,“羅老”號火箭的運載能力不是很大,只能把100公斤的衛星發射到近地軌道,所以即使成功,也不意味著韓國航天技術的整體水平有多高。

  火箭技術落後朝鮮5到7年

  據韓國專家分析,韓國火箭技術比朝鮮落後5到7年。與此前發射成功的朝鮮“銀河3”號火箭相比,“羅老”號依靠一級的推進力來升空至200公里後,點火二級達到約300公里處,而朝鮮火箭一級在100公里上空分離出來,二級和三級依次將火箭推上去,將衛星送進軌道。有報道推測,朝鮮火箭的飛行距離可達到10000公里以上。

  不過,龐之浩指出,此次發射的成功還是會對提高韓國民族凝聚力和國際地位有一定的幫助,對經濟的發展也可能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韓國媒體稱,如果此次發射成功,將可能會給韓國帶來大約2萬億韓元的經濟效益。另外,此次“羅老”號火箭對韓國掌握火箭的系統工程的運作以及導彈技術非常有幫助,可能促進韓國中程導彈的研製,所以整體而言,很有幫助。也為韓國今後獨立自主研製運載火箭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背景

  韓國俄羅斯合作不順利

  據了解,2005年俄羅斯決定幫助韓國發射衛星,此後在轉讓技術方面雙方一直無法彌合分歧,導致計劃一再拖延。俄羅斯願意幫助韓國籍宇航員進入太空,但是在涉及技術轉讓的問題上,俄羅斯非常謹慎,不願意提供包括運載火箭核心、一級火箭發動機在內的核心技術,只同意讓韓國花錢購買火箭,而不是共同開發。心急如焚的韓國一度想另辟蹊徑,從烏克蘭取經學習30噸級火箭發動機技術,最終無果而終。與此同時,俄羅斯直到2009年才將未經試驗的一級火箭提供給韓國。以此為基礎進行的“羅老”號前兩次發射都以失敗告終。

  而韓國的盟友美國以國家戰略產業不允許出口,以及能夠為韓國提供相關保護為由,沒有幫助韓國研發大型運載火箭。有軍事專家認為,美國擔心一旦同意鬆綁,韓國就可將掌握的運載火箭技術應用到導彈等軍事領域。所以,美國並不支持韓國的火箭開發項目。

  “羅老”號發射一波三折

  “羅老”號全名為“韓國航天運載器”,因在韓國南部全羅南道高興郡外羅老島羅老宇航中心發射而得名。

  韓國的運載火箭工程於2002年8月啟動,最初定於2005年底完成火箭製造,2007年10月發射。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發射計劃一再推遲。2009年8月25日,韓國首次嘗試發射“羅老”號,火箭正常升空,並成功完成一級火箭與二級火箭、二級火箭與衛星的分離。但衛星整流罩的一側未能正常打開並脫落,整流罩的繼續存在影響了火箭速度,導致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2010年6月10日,“羅老”號再次發射,但在升空137秒後與地面失去聯繫,隨後爆炸墜毀。韓國與俄羅斯政府專家就發射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但均將失敗責任歸咎於對方。

  2012年10月26日,“羅老”號第三次嘗試發射,但因發射準備過程中出現異常而延期。11月29日,“羅老”號進行第三次發射,在發射前16分鐘因二級火箭出現異常而被迫中斷。12月3日,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和航空宇宙研究院決定年內不再進行“羅老”號發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