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岸田外相於13日結束東協三國及澳洲的訪問,1月16日,安倍首相抵達東協三國之行的首站越南河內,與六年前相仿,安倍首相上台後的首度外交出訪選定東亞國家,惟此次目的地不是中國大陸而是東協國家中的越南、泰國與印尼,其間展現安倍首相在欲團結與日本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建構“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外交佈局,而背後所透露出之外交戰略即為藉“自由與繁榮之弧”爭取日本外交上之輿國,構築對中包圍網,加大未來對中外交縱深。此亦顯示,在日本對中外交的開展中,除以強化“美日同盟”為基軸外,強化“亞洲外交”亦為重要軸線。
安倍出訪東協首站選擇越南之用意溢於言表,越南為南沙群島的主權聲索國之一,日本拉攏越南意在將連結東海與南海爭端,擴大東亞國家中反中國大陸海洋擴張之陣容。安倍與越南總理阮晉勇會談時直言,考慮到不斷擴張海洋勢力的中國大陸,亞太地區的戰略環境發生極大變化,與越南加強合作對於區域和平與穩定意義重大。日、越兩國並達成:(1)為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發揮積極作用;(2)在政治、安全領域積極開展對話;(3)推進越南核能電站建設計劃等經濟領域的合作;(4)日本向越南追加提供5億美元額度的日圓貸款等四項協議。日本對越南外交的積極作為顯示日本希望雙方在東亞的海洋問題中,彼此分進合擊,形成東海、南海聲氣相通的局面。
此外,有別於美國外交所展現之“現實主義”,素來以“自由主義”見長的歐洲國家亦為日本在“價值外交”開展中的重要對象。因此,除“歐盟”(European Union, EU)外,“北約”(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無庸置疑為日相安倍爭取國際社會支持的重點,且與美國締結安全同盟的“北約”國家在外交上的支持,亦可牽制美國在中日釣島爭端所引發的可能衝突中,出現令日本尷尬的“拋棄日本”(Japan Dissing) 局面。自民黨眾議院外務委員長河井克行銜命在1月15日至20日訪歐期間,拜會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遞交安倍首相親筆外交信函,呼籲“北約”和日本聯手對應正逐步強化海洋影響力的中國大陸。日本媒體分析指出,日本與“北約”是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夥伴,希望與“北約”在安全保障方面強化合作,牽制中國大陸的意圖極為明顯。
誠然,在日本與中國大陸的釣島爭端中,美國始為日本最大的外交靠山,美國在外交上雖再三承諾對日本控制釣魚台列嶼的支持,但美國亦不樂見中日雙方在東海出現衝突,美國憂心中日在釣島對峙的情勢持續將使擦槍走火的風險大幅提高。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對中基本戰略乃分享中國大陸的經濟成果,同時抑制中共在東亞的軍力崛起,而身為美國盟國的日本若與中共對立將影響此對中戰略。因此,在不回應中共的“挑釁”同時,持續強化美、日共同因應不測事態的能力應為美國在釣島爭端的對應方式。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卸任前的外交出擊目的即為傳達美國希望日本保持冷靜,因美國不僅無意扮演中日間的調人,更不願捲入這場無法埋單的中日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