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安倍妄圖在經貿領域的機制建設上腳踏三只船,即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和東盟加中日韓合作(10+3)。為了使亞洲經濟圈對日本經濟重振的利益最大化,安倍還計劃開展戰略性經濟外交。上述三者的取舍與平衡並非易事:美國想讓日本加入TPP,但日本國內抵制聲音甚強;RCEP剛剛起步,尚需觀望;10+3雖有基礎,但目前由於中日韓三方政治關係出現波折,動力不足。
其實,在安倍拋出的一系列花哨詞藻後面,是一個不容否認的現實:世界和東亞的形勢以及日本的國際地位已今非昔比,無論是弧形還是菱形,欲圍堵中國,既不合時宜,也不識時務,更加暴露了日本的戰略貧困。
日本的右傾化讓新一屆安倍內閣充斥鷹派和右翼人物,他們要修憲擴軍,擺脫戰後被占領的體制,打造“正常國家”。說到底是要擺脫“美國的占領”。安倍還放話要修改“河野談話”“村山談話”,以新的“安倍晉三談話”取而代之,副首相麻生太郎到緬甸二戰日軍墓地祭拜等美化戰爭的言行,著實讓人擔憂。這樣的歷史觀,對美國猶如雙刃劍,不得不提防。美國過去有人提出要將日本打造成美國在“遠東的英國”,後來卻發現日本一再迷失,難當此任。在中日釣魚島之爭愈演愈烈之際,美國既要謹慎地偏向日本,又得避免與中國對立。
東南亞國家也不會附和日本圍堵中國。安倍一手開支票,一手談南海,意在加強同東盟各國的合作關係,制衡“海洋活動日益頻繁的中國”。多數東盟國家對前者樂於笑納,但決不會因此為日本充當對抗中國的“馬前卒”。中國與東盟關係近年來取得實質性發展,雙方利益交融,日本的施壓注定不會得逞。
總之,沒有任何力量能圍堵今天的中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之路,堅持中日和平友好,一直表現出寬容的胸懷。如果日本不改弦更張,挑戰中日和平友好大局,那麼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阮宗澤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