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捍衛非洲利益 中國被動姿態或轉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09 00:36:51  


中國的投資受到了非洲領導人們的歡迎
  中評社香港1月9日電(記者 單寧編譯報道)中國在非洲的政治及經濟攻勢,幾乎已重構了西方通過軍事占領及重建而輸出的自由民主體系。中國所使用的經濟模式——國家資本主義,顯然在非洲更有用武之地。中國與它的非洲夥伴們形成的良好關係,在維持著雙邊受益之餘,還給中國提供了擴展其影響力的機會。
  
  就此,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網站刊文指出,中國在對非投資方面確實並不總是那麼的地積極,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經濟萬馬齊喑,並不具備與西方援助競爭的實力。直到中國在90年代逐漸以經濟強權而躋身於世界舞台,石油與資源成為了亟需之物時,才將注意力再次放到了非洲,尤其是蘇丹的石油工業。
  
  在蘇丹,中國公司獲得了重大突破,成為了蘇丹最大的主顧,與此同時西方公司卻在爭搶著以內戰為由撤出這個國家。而1989年奧馬爾.巴希爾(Omar al-Bashir)執掌蘇丹,與包括本.拉登在內的多名聖戰分子產生干係後,美國與蘇丹的關係更是陷入了不安。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用由資金、技術人員及令其免於聯合國制裁的影響力而組成的大禮包則是贏得了蘇丹的傾心。

  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內戰,超過200萬人喪生後,南蘇丹在2011年脫離蘇丹獨立。中國的投資機器滾滾向前,建立了通往南蘇丹的全新貿易線路以及努力打造與這個新興獨立國家的盟友關係。作為喀土穆的長久以來的盟友,中國在南蘇丹同樣進行了大量投入,不僅派出了多名高級官員對南蘇丹進行訪問,更是成為了第一個在朱巴建立大使館的國家。而對於北面的喀土穆,中國同樣作出了努力,從而保證了其能夠接觸到自己的石油投資。

  中國同時需要這兩個國家,南蘇丹有著原油而蘇丹有著管線與精煉設施。但是隨著中國繼續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在蘇丹與南蘇丹進行開發援助,被動的投資者姿態似乎已難以為繼。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