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2011年國債上限之爭一樣,美國“財政懸崖”危機再次在最後關頭實現兩黨妥協。繼國會眾參兩院通過《2012年美國納稅人減稅法案》之後,奧巴馬簽署了這項法案,令全球金融市場屏息的“財政懸崖”風險暫告無虞。而這份協議也充分暴露了美國體制與經濟問題的兩面性。
短期而言,協議得以達成,表明了美國政治體制的相對成熟,對立雙方雖然鬥爭激烈,最後關頭卻能夠形成共識。類似政治爭議倘若發生在亞洲、拉美和非洲那些實行美式政體的國家和地區,對抗雙方未必能夠達成妥協,拖著整個國家墜下深淵會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這份法案還留下了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沒有解決國債上限問題。美國政府已經正式達到了國會制定的16.4萬億美元債務上限,只是由於美國財政部採取了“特別措施”,才沒有馬上陷入債務違約的窘境。但如果國會到2月底3月初還不提高上限,“特別措施”也將走到窮途末路。雖然兩黨少不得還要就此展開一番討價還價的博弈,但相信屆時雙方仍然能夠達成共識。
然而,倘若結合其他因素,放到更長時間跨度上審視,這項法案並不意味著美國財政已經由此走上治本的坦途。相反,它更有可能帶來山姆大叔飲鴆止渴惡性循環的一個新階段。“懸崖”過後,還有“峭壁”。
美國總債務水平也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100%,美國財政多年來一直依靠“借新還舊”的循環度日,以至於不少人指責美國財政本質上不過是金字塔式融資的“龐氏騙局”,更有美國媒體“費城喇叭網”幹脆將美國稱作“美利堅龐氏窮困合眾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