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克強調研特困區:脫貧成建成全面小康難點
http://www.CRNTT.com   2013-01-01 22:08:53


 
  中國貧困格局

  扶貧開發任務將會更加艱巨,難度也會更大。經過長期的扶貧開發,比較容易脫貧的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大都實現了脫貧致富,當前剩餘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大部分主要集中在生產和生活條件十分惡劣,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

  從中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分布來看,目前的貧困地區大部分都分布在山區、丘陵區和高原區,生產生活條件十分惡劣,泥石流、滑坡、石漠化、水土流失、澇災、旱災、凍災等自然災害頻發。此類區域由於生產生活條件惡劣,農業、林業、牧業的生產效益非常低下,僅僅依靠農業難以脫貧致富,對於這些處於山區高原區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來說更是如此。

  “這一次習近平、李克強探訪貧困地區,我覺得是一個好的跡象,看他們和農民的談話,都是關注這裡的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狀況,這就是關注民生方面的內容。”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吳國寶稱,《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劃定了一些連片特困地區,這次習近平去的阜平,屬於燕山-太行山區,李克強去的恩施,是武陵山區。

  “中國貧困地區的劃分,最初的出發點並不複雜,基本上屬於鄰近相連的貧困地區,但事實上,由於具體的地理位置,社會經濟、文化上的差異,它們的貧困成因也不同。”吳國寶稱,“比如武陵山區,一是少數民族聚集區,二是屬於喀斯特地貌。而阜平一帶,是因為水土不協調,人多地少而貧困。”

  除了自然條件方面的差異外,歷史、文化也是一方面原因,比如有的地方發展比較晚,基礎差,或者有一些特殊因素的制約,也帶來了貧困。比如一些少數民族聚集區,最重要的脫貧方式是外出打工,但因為有的區域,人們並不怎麼會講漢語,外出後與人交流困難,這種脫貧方式就沒法實現。

  在吳國寶看來,貧困地區的收入來源主要分三類,一個是外出打工,一個是家庭經營(農業生產),最後一個是轉移性收入,是來自和政府有關的社會保障方面的內容。就平面來看,轉移性收入這方面,我們國家跟南美相比,有差距,但和亞洲的國家相比,做得還是不錯的。另外,中國絕大多數貧困地區的生存條件,以及教育、醫療、交通等,和與中國情況相似的國家相比,做得也好一些。

  2020年全面小康

  吳國寶認為,雖然大家都在談城鎮化,但不要忘記,中國最終還是有一部分人民是要在農村生活的,這裡的發展狀況,這裡的潛力,也是需要去關注的。不僅關注發達地區,也關注中國最窮最貧困的地區,才能真正了解中國。

  扶貧資源和效果如何更好地瞄准貧困目標人群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吳國寶認為,要採取簡化方式確定扶貧對象。如絕大多數貧困農戶都沒有穩定的非農就業機會和從事成規模的種養業經營,可以直接把這部分人當做現階段的扶貧對象;採用一些非收入指標來判斷扶貧對象,如根據家庭住房狀況、耐用消費品擁有狀況等易於識別的指標。

  通常低收入人群在教育、醫療和抗風險能力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所以要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對他們實施普惠性措施。

  扶貧還要在瞄准制度設計方面更多利用市場機制。如小額信貸通過收取較高的利率來排除富人,而公共工程建設計劃通過確定略低於市場水平的工資標準來排除非窮人。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而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發布的有關監測報告,2010年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達到80.1%,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實現程度分別為88.0%、77.7%、71.4%和82.3%。

  習近平在阜平考察時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