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不指望安倍友好 也不懼他強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8 00:27:34  


12月26日,在日本東京首相官邸,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前排中)與內閣成員合影。新當選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日組建新一屆內閣,前首相麻生太郎任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金融擔當大臣,岸田文雄任外相,小野寺五典任防衛大臣。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安倍內閣26日正式接管日本政權,這個內閣會把中日關係朝哪個方向帶,引起的猜測最多。但如果中國順著這個問題不停想下去,就是中國外交的陷阱。日本內閣變來變去,中國應構建對日本的穩定態度,不跟著它的變化跑,而要駕馭它的變化。

  環球時報文章稱,中日恢復小泉時代以前的友好關係已無可能,甚至在短時間內恢復釣魚島衝突之前的那種關係也幾乎做不到。中國需靜下心來,接受中日之間長期冷淡甚至緊張、多變的狀態。這應是對日具體外交設計的出發點。

  中日官方會在口頭上繼續唱“戰略互惠關係”的高調,這樣說一說至少可以衝淡兩國間越來越糟的氣氛,因此有益無害。但我們心裡不應真的指望這樣的口號可以兌現,我們需清楚,中日當前的緊張更真實。從小泉開始,兩國的冷風刮了十多年,各自民間的心已經傷透了,在亞太大格局不變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力量可以讓兩國關係真正回暖。

  中國本無心同日本對立,但事情走到如今,我們只有腳踏實地。有人說,中國應當有化解中日矛盾的戰略能力,避免日本成為中國發揮全球影響力的絆腳石。這話說得很對,但至少現階段完全無法操作。

  中日“政冷經熱”已經在朝“政冷經也冷”發展,中國經濟跟著蒙受了一些損失。沒有人希望這樣,但“我們為什麼不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的這類假設都是幼稚的。

  中日是充滿猜疑和誤讀,被各種現實糾紛和戰略不確定性搞得不知所措的兩個鄰國。兩國都多少對對方會因自己強硬而有所畏懼抱著一定期待,也都對局勢輪番升級最終導致戰爭懷有擔心。這樣的兩個國家,友好被搞得支離破碎,但戰爭缺少真正的動力。避免戰爭的戰略性警惕應當有,但它不應是我們設計對日政策隨時都要踩一腳的刹車性顧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