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桑德爾的公正與迷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6 11:25:22  


  擅長於課堂論辯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公正:該如何做是好》(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一書的作者邁克爾•桑德爾,被中文出版商讚美為“哈佛聽課人數最多的公開課,網絡視頻超過1000萬人次點擊”的“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但是,細讀該書的中文譯本,這位政治哲學公共課教授留給筆者的整體印象,並不是關於公正的理性闡述,反而是對於人類共同體已經初步形成的價值體系和制度框架的貶低否定。從中折射出的,是普遍左傾的美國高等院校及其校園文化,在人類共同價值的闡述解釋方面游移不定、空洞貧乏的邏輯混亂和價值迷失。
 
  一、 意思自治與身份奴役
 
  該書第八章的標題是“誰應得什麼?/亞里士多德”,其中又有一個小標題是“亞里士多德為奴隸制辯護”。按照桑德爾的介紹,亞里士多德認為公正是一種適合。“正如有些人天生就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隸。對於後者而言,奴隸制的境況不僅僅是有益的,而且是公正的”。亞里士多德反對的,是強制不願意充當奴隸的人——尤其是在戰爭中被俘虜的前自由人——充當奴隸。用他的話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成為(正因為如此他也確實成為)他人的財產,如果他出於理性而理解了發生於他人身上的事情——唯獨不理解他自身,那麼這個人在本質上就是一名奴隸”。
 
  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唯獨不理解他自身”,在恩格斯的《反杜林論》中對應的是更加準確的另一個概念,即“缺乏自我規定的意思”:“甘受奴役的現象發生於整個中世紀,在德國直到三十年戰爭後還可以看到。普魯式在1806年戰敗之後,廢除了依附關係,同時還取消了慈悲的領主們照顧貧、病和衰老的依附農的義務,當時農民曾向國王請願,請求讓他們繼續處於受奴役的地位——否則在他們遭受不幸的時候誰來照顧他們呢?……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認定,平等是有例外的。對於缺乏自我規定的意志來說,平等是無效的。”
 
  恩格斯所說的“自我規定的意志”,也就是桑德爾在書中一再貶低否定的自由意志;或者說是以人為本、自我健全、意思自治、自由自主的主體意志。它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最高禮物,同時也是人類現代文明的邏輯起點。是不是具備“自我規定的意志”,是前文明的強制奴役和甘受奴役的身份奴役社會,與現代文明的意思自治、自由自主的平等契約和平等法律社會之間的第一分界線。
 
  單就中國傳統社會來說,具備“自我規定的意志”的以人為本、自我健全的主體個人,在1840年之前是從來沒有正式出現過的。關於這一點,魯迅在《隔膜》一文中寫道:“滿洲人自己,就嚴分著主奴,大臣奏事,必稱‘奴才',而漢人卻稱‘臣'就好。這並非因為是‘炎黃之胄'特地優待,錫以嘉名的,其實是所以別於滿人的‘奴才',其地位還下於‘奴才'數等。”
 
  在另一篇《我談“墮民”》中,魯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更加切實地介紹了“其地位還下於‘奴才'數等”的一部分“炎黃之胄”,因為“缺乏自我規定的意志”而“甘受奴役”的社會現象:“我還記得民國革命之後,我的母親曾對一個墮民的女人說,‘以後我們都一樣了,你們可以不要來了。'不料她卻勃然變色,憤憤的回答道:‘你說的是什麼話?……我們是千年萬代,要走下去的!'就是為了一點點犒賞,不但安於做奴才,而且還要做更廣泛的奴才,還得出錢去買做奴才的權利,這是墮民以外的自由人所萬想不到的罷。”
 
  1840之前的中國社會,從來沒有甲乙平等的雙方契約和人人平等的公共法律;有的只是天人合一加政教合一的儒教皇帝,以奉天承運、替天行道的甲方名義,對乙方實施強制奴役、強制命令的對天盟誓。這是一種只允許滅人欲而不允許反天理、只允許反貪官而不允許反皇帝——或者說是只允許被統治而不允許反統治、只允許被革命而不允許反革命、只允許被動而不允許反動——的既二元對立又一元絕對的一元單向化的強制契約和強制命令;或者說是甲方強制奴役並且嚴格要求乙方甘受奴役的身份奴役。
 
  1975年,時任中國科學院黨的核心組第一副組長的胡耀邦,聽到毛澤東布置批判《水滸傳》的消息,送給兒子胡德平一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120回精裝本《水滸傳》,並且在該書第一頁鄭重抄錄了列寧《紀念葛伊甸伯爵》中的一段話:“意識到自己的奴隸地位而與之做鬥爭的奴隸,是革命家。不意識到自己的奴隸地位而過著默默無言、渾渾噩噩的奴隸生活的奴隸,是十足的奴隸。津津樂道地讚賞美妙的奴隸生活並對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盡的奴隸是奴才,是無恥之徒。”
 
  據胡德平回憶,1977年3月出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並且負責組織反對“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實踐檢驗真理大討論的胡耀邦,在黨校整風會議上曾經反覆引用過這段話。在胡耀邦的心目之中,他所扮演的自然是列寧所說的“意識到自己的奴隸地位而與之做鬥爭”的“奴隸”和“革命家”的角色;也就是恩格斯所說的具備“自我規定的意志”的意志自治、自由自主的主體個人的角色。提倡“兩個凡是”的另一派人,自然屬於列寧所說的“奴才”和“無恥之徒”的反面角色;也就是恩格斯所說的因為“缺乏自我規定的意志”而“甘受奴役”的非主體個人的角色。
 
  前面已經談到過,是不是具備“自我規定的意志”,是前文明的強制奴役和甘受奴役的身份奴役社會,與現代文明的意思自治、自由自主的平等契約和平等法律社會之間的第一分界線;同時也是人類現代文明尤其是現代政治哲學的邏輯起點。“自我規定的意志”的嚴重欠缺,正是桑德爾在人類共同價值的闡述解釋方面游移不定、空洞貧乏的根本症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