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全球互聯網掀起奪權大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5 11:29:10  


  12月3日,聯合國旗下機構國際電信聯盟(簡稱ITU)在阿聯酋杜拜舉行國際電信世界大會。為期12天的會議期間,將對修改國際電信條例進行討論。而外界最為關注的是,此次會議是否會將互聯網監督管理職責從美國的機構轉移到聯合國管轄範圍內,有觀察人士甚至將其喻為全球網絡空間的“憲法時刻”。

  新興國家:應由聯合國“接管”互聯網

  我們每天都在接入國際互聯網,那麼,一直以來,覆蓋全世界的互聯網是由誰在管理呢?

  國際互聯網的域名和地址實際上主要掌握在美國的一家名為“國際互聯網名稱和編號分配公司”(簡稱ICANN)的非營利性組織手中。

  ICANN成立於1998年10月,是一個集合了全球網絡業商界、技術及各學術領域專家的非營利性機構,也是互聯網域名和地址管理權威機構。主要負責全球許多重要的互聯網絡的基礎工作,包括互聯網地址空間的分配、互聯網協議參數的配置、域名系統與域名根服務器系統的管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名義上獨立於美國政府,但ICANN仍對美國商務部負責,每年定期向美國商務部報告。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質疑美國對互聯網的控制權,他們認為國際性資源必須由全球共同監控,而非只掌握在美國的一個私營部門手中。

  為解決互聯網的全球性統一管理問題,聯合國曾在2004年成立了“互聯網管理工作組”。然而,由於互聯網域名和地址管理仍由ICANN負責,該工作組的境地十分尷尬。

  2011年9月,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就曾向聯合國提交世界網絡空間行為國際準則,希望各國盡早就規範網絡空間行為的規則達成共識。其中包括各國不應利用互聯網實施敵對行為或製造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威脅,強調各國有責任保護本國信息和網絡空間免受干擾與攻擊破壞,並建議建立多邊、透明和民主的互聯網國際管理機制。

  而在此次國際電信大會上,互聯網的監管權“易手”問題再度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被提前曝光的提案顯示,俄羅斯已提交了相關建議,希望ITU獲得管理互聯網的更多權限,建議ITU至少應該部分參與國際域名的分配,同時相應削弱美國ICANN等機構的權限。

  目前ITU有193個成員國家,每個成員國都有一個投票權。ITU最初成立目的是分配無線電頻譜和衛星軌道,以及為電信網絡制定技術互操作性標準。當國際電信條例制定時,還不存在互聯網。該條例自1988年以來就沒有更新過,然而面對今天遍布全球的信息網絡,對應的條例則一片空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