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湯紹成:十八大後兩岸關係從探討到安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1 00:51:59  


 
  因此,若是兩岸統一之前在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這與自2002年以來的新三句“大陸與台灣均屬於中國”的屋頂式結構相類似,這兩者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胡錦濤的思想核心,應該是關注統一之前的一種政治安排。換句話說,無論是簽署了和平協議或CBM,這些步驟都只意味著“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而不是直接的統一。也就是說,即使雙方簽署了和平協議或CBM,也只是一種“中程協議”,還不是直接統一,而是要建立統一前的“一個中國”屋頂結構。在此意義上,再加上“合情合理”,那又是否意味著默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因為這是台灣人民所堅持。反之,台灣人民對於“中國”與“中國人”將更難以認同。

  在18大的報告中並未提及“結束敵對狀態”,這是否意味著內戰結束與否已不重要?因為馬政府反正不會台獨,就算2016民進黨上台,台灣也無法台獨,因為島內公投不會過,北京對於國際空間問題也有實質的掌控,民進黨也無法突破。

  此次報告還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上升到“重要思想”的境界,這是否意味著和平發展已經確實成為一個長期的過程?還有此次也提及“增強民族認同”,這是否也意味著在經過中程協議建立起了兩岸屋頂結構,而這屋頂正是中華民族?

  二,“九二共識”的本質及其重要性     

  其實,國民黨主張的“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此乃1992年海基會與海協會在香港談判時,雙方所達成對於“一個中國”歧見的妥協(agree to disagree),兩會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只是其內涵各異。所謂“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前者是表像,乃蘇起於2000年所創;後者是本質,“一中”就是“中華民國”。而民進黨則否定“九二一中”,因為在過去兩岸交往的文件中,“九二共識”這四個字確實不存在,“一中原則”更是無法接受。中共則主張“九二共識”等同“一中不表或各表一中”,其表象與國民黨相同,但本質不同,“一中”乃“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在操作上內外有別,虛實互用,目前已產生變化。

  在1992年時,海基與海協兩會曾達成“一中各表”的默契。其實,當時“一中各表”的核心問題就是不要把對方視為外國人,否則雙方無法交往,在這方面北京尤為擔心台灣分離意識的傾向。但是,這又要如何表達?因而必須設定一個“神主牌”(一中原則),以便雙方各自表態。這就有如宗教信仰,若你信上帝我也信上帝,大家都是自己人,什麼都好談;反之,若我信上帝(統)而你信阿拉(獨),那雙方就談不下去了。至於說“不是外國人”或“自己人”又是啥內涵,可以慢慢協商與探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