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緬甸民主應促進而非封殺生產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9 09:04:14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中緬合作建設的萊比塘銅礦項目遭到日益強烈的抗議。緬甸政府27日逮捕了一些示威者,但抗議勢頭並未遏制住。民盟領導人昂山素季表示今天將趕赴銅礦與示威者溝通,她的態度也是緬甸應遵守同中國公司已經簽署的協議。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中國在緬投資已經有了密鬆水電站中途下馬的前車之鑒,如果萊比塘銅礦也遭此厄運,中緬必雙輸,只會有一些包括西方力量在內的“第三方”偷著樂。

  萊比塘銅礦項目抗議者起初要求得到更多經濟補償,但現在演變到為了環保停建該項目,甚至有極端分子打出“中國企業離開緬甸”的口號。

  儘管抗議者背後肯定有非政府組織及一些西方人士的煽動和出謀劃策,但事情鬧成這樣,更大原因是緬甸政治生態發生了變化,政府已經駕馭不了民意,中緬簽署項目時的緬甸社會條件出現走樣、扭曲。 

  看看中國的什邡、啟東、寧波鎮海幾個大項目因為民眾抗議說下馬就下馬了,企業的前期投入全都打了水漂,就會大致明白今天的緬甸在發生什麼。所不同的是,緬甸的“民主”更徹底,而國家幾乎赤貧,民眾甄別各種信息的能力要比中國公眾差得多。 

  中國在緬投資的企業面臨巨大挑戰,它們需要國家的支持,而中國也的確尚有影響事件走向並未用盡的資源。避免萊比塘成為另一個密鬆的努力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應放棄。緬甸政府應承擔起它的責任。 

  中國要通過一切努力讓緬甸政府和社會明白,緬甸必須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它有能力走上一條有秩序的發展道路,否則,緬甸的改革不會得到國際社會支持。 

  然而無論事情的最後結局如何,中國都不應洩氣,為了在緬甸的投資挫折就對中國周邊外交喪失信心。我們在緬甸遭遇的是該國民主化對投資規則的衝擊,與緬甸“新外交戰略”風馬牛不相及。緬甸既不存在向中國發難的動機,也沒有做這種冒險的實力。 

  少數國人對中資大項目在緬甸的困境幸災樂禍,宣稱這是中國同“獨裁政權”合作的報應。這是對緬甸真實情況的無知,以及多元化時代中國社會內部一些稀奇古怪情緒的宣洩。 

  當然了,中國企業今後需要更多做投資國民間的工作,並為此花更多成本,這是民主化浪潮席捲窮國提出的客觀要求,中國向外走的企業必須跟上這個變化。 

  密鬆水電站的厄運和萊比塘銅礦的危機吸引了中國人對緬甸的關注,我們不妨把這個鄰國看得更真切些。長期的軍政府統治和西方制裁導致緬甸極度落後,民主化帶給這個國家希望。然而緬甸民主一上來就封殺大型建設項目,而不是助推生產力的釋放,這對人均GDP只有中國八分之一的這個國家來說,不像是什麼福音。 

  如此的民主決帶不來緬甸經濟的補償性高增長,不會轉化成緬甸民生的實際好處。西方取消制裁本身帶不來財富,緬甸的繁榮最終取決於緬甸人民的努力和付出。 

  換一個方向看,中國今天的人均GDP恰好也大約美國的八分之一,因而從發展民生的社會能力看,中國就是相對於美國的“緬甸”。中國綜合國力很強,但對人民實際生活水平最管用的是人均財富。中國人如果想未來生活得更好,就得比美國人更辛苦,更自我克制,我們即使有權利要求,也絕對做不到享受同美國人一樣的物質及精神待遇。 

  民主像是在把全世界人的權利拉平,其實這根本就是假象。緬甸人就算和美國人擁有了完全一樣的投票規則,也決不可能有同樣的權利。發展是硬道理,這句鄧公在20多年前說出的話,才是走到哪裡都不會錯的普世價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