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美緬關係未來如何發展取決於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7 11:37:59  


 
  直至1988年,緬美關係才出現了重大的轉折。由於國內經濟大蕭條等原因,緬甸發生了全國性的學潮。而當時從英國回國探親的昂山素季就這樣成為了民主運動領袖,並且影響至今。在這個非常時刻,美國參議員史提芬訪問了緬甸,並會見了昂山素季等民主人士。隨著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以及後來在1990年舉行全國大選,昂山素季的全國民主同盟大獲全勝,但軍方卻拒絕承認後,緬美關係於是徹底破裂,美國不僅將外交級別從大使級降至代辦,還停止了對緬甸長期的援助,並于1997年開始實施了多年的經濟制裁。

  中國依然是重要朋友

  雖然,美國名義上是出于民主、人權等對緬甸進行了制裁與“斷交”。但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國際政治背景也已發生了重大改變。新中國在文革結束後平穩發展,“反攻”已經無望;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均已結束;蘇聯也已解體;紅色高棉也已瓦解。美國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歐洲。在這樣的背景下,緬甸對於美國的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已經降低。

  而就在緬甸最困難的時刻,中國成為緬甸最重要的伙伴。在中國的幫助下,緬甸的基礎建設逐漸開展,經濟發展也緩慢但有序前進,在政治上也打破了被美國與西方孤立的局面。兩國的“胞波”情誼就這樣得到了鞏固。可以說,這數十年來中國一直是緬甸最重要的“盟友”。

  國際政治總是變化莫測。時過境遷,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為鞏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於是高調“重返亞太”。緬甸這個被忽略了十數年的國家,再次進入美國的議程里來。以2009年美國公民耶托潛入昂山素季府中,後被緬方所逮捕一事為契機,美國派遣了近十年來首位訪緬的參議員吉姆.偉布。從此,在隨後的幾年裡,美國都較為頻繁地派遣參議員、助理國務卿等高官訪問緬甸。在希拉里對緬甸進行破冰之旅的一年後,奧巴馬也在勝選的兩周後就來到了緬甸。

  文章稱,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邏輯:當中國政局尚未穩定時,美國就重視與緬甸的關係;當中國局勢穩定發展,而緬甸出現混亂時,美國就疏遠與緬甸的關係;而當中國崛起,緬甸民主出現轉機時,美國又欲再度親近緬甸。

  外交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但可以有永遠的朋友。緬甸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與美國拓展邦交是緬甸的權利,但這並不代表緬甸就會完全放棄與中國的關係。我們也可發現,一年前希拉里訪問緬甸前,緬甸國防總司令敏昂萊先一步訪問中國;今年9月緬甸總統登盛訪問美國前,先赴中國參加中國-東盟(亞細安)博覽會;包括本次奧巴馬訪問緬甸前,緬甸國防副總司令梭溫也先訪問了中國。緬甸的這些舉動似乎在說明中國依然是其最重要的盟友。

  文章最後說,因此,美緬關係雖然進展神速,但雙方未來的發展如何,還取決于中緬關係的發展。“外交上沒有永遠的敵人”。盡可能地與鄰國、強國建立並保持友好關係,是每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當國內外局勢轉變,出于國家民族利益,即便是曾經的“死敵”也可盡釋前嫌,再度攜手。回顧緬美外交史,就能證明這一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