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稻葵:中國股市實在對不起老百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19 09:05:42  


 
  是什麼基本的共識呢?我認為有兩條:第一金融的改革,未來10年也好,20年也好,必須緊緊抓住商業銀行的改革,商業銀行是咱們金融業的老大,是我們金融業的巨無霸,甚至於恐龍。商業銀行風險集中,120多萬億的金融資產聚集在我們的商業銀行,占GDP的250%左右,這麼多的資產聚集在商業銀行,不僅不可持續,而且也是風險高度集中。為什麼不可持續?因為商業銀行現在雖然利潤很高,但是商業銀行必須要融資,必須要增加自己的資本金,到哪裡去融資?股市願意融資嗎?債市願意融資嗎?到哪裡都很困難,人人喊打。同時風險也高度集中,就這麼5到10家的商業銀行,手中有大量的貸款,有大量的項目在他們手裡面,能保一兩家如果出現一點波動,會對整個的金融體系帶來衝擊,這個我想不需要什麼天才,不需要夢想獲得者來告訴我們,他們的研究比這個細得多的多,我相信夢想獲得者們也會同意這個觀點。

  所以風險高度的集中,必須要解決第一件事,銀行必須要改革,銀行怎麼改革?必須要想方設法,逐步降低銀行的總資產占整個金融業的比重。怎麼一個做法?說得非常明白,我認為繞不過去的必由之路就是試行一定的,在嚴格監管條件下的銀行資產的證券化,不要認為銀行資產證券化是一個肮臟的詞,不要認為銀行資產證券化是華爾街2008年金融危機的罪惡之手,這不是符合實際的觀點。銀行資產的證券化是現代銀行發展的必由之路,為什麼這麼講?如果銀行把自己的貸款都拿在自己手裡的話,它勢必要碰到今天中國銀行的困境,自有資金不足,一定要把自己手中比較好的,可以讓市場上能夠充分了解的,比較公開的,比較透明的一部分資產推向債券市場,然後銀行把這個現金拿回來,再補充資本金,或者他繼續尋找高質量的資產。這樣銀行才能夠運轉起來,銀行才能夠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就是尋找好貸款的能力能夠充分的調動起來,這才是必由之路。如果這件事情能夠做好的話,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銀行資產的相對比重會逐步的占GDP,占銀行逐步的下降。而債券市場不斷的上漲。

  我告訴各位一個數字,一說就明白。中國銀行的資產總額占到GDP的250%,我們的債券市場儘管今年已經大力發展了,也僅僅占到50%,把這兩個攏在一塊是300%。美國也是這樣,美國基本上銀行資產加上債券市場之和也是300%,不過人家大頭是放在債券那裡,小頭是銀行那裡。所以它的結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比我們更加合理,所以銀行改革是第一大的抓手,這是我想這裡面有共識。當然銀行除了資產證券化之外還要有利率逐步的市場化,還要有與銀行相關的匯率的逐步市場化,這些都是基本的共識,這是第一個抓手。第二個抓手在未來若干年也是必須的,也是繞不過去的,事實上也是已經做的,事實上我們的證券市場也必須進一步的改革,也必須進一步從根子上改革。證券市場實在對不起老百姓,尤其是股市,非常慚愧。過去20多年我們股票市場平均的回報率,我看毛回報率,還沒算通貨膨脹是不到2%。過去20年我們的通脹平均4%以上,過去20年我們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剔除是通脹因素接近10%,過去10年是10.4%,我們的GDP增長速度剔除通貨膨脹。可是我們的股市才2%都不到,實在是對不起老百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