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王健壯:奧巴馬,一個站在懸崖邊上的總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8 09:37:59  


  中評社台北11月8日電/中國時報前社長王健壯今天在該報發表文章指出,奧巴馬贏了選舉,但選舉結束正是政治的開始;一個分裂的國會曾經阻礙了他的改革之路,未來四年依然分裂的國會仍會把他逼到懸崖邊上,讓他隨時站在財政懸崖與政治懸崖上。 

  共和黨雖然輸了總統,卻保住了眾議院,因此可以想見的是,選後的共和黨不但不會調整路線,反而會愈趨極端,甚至會將總統敗選責任歸究於羅姆尼:如果他能更茶黨一點,賓夕法尼亞大道兩端將盡是保守派天下。 

  奧巴馬四年前入主白宮後,曾經矢言要改變華府政治文化;四年來華府政治文化確實大幅改變了,但改變的結果卻與奧巴馬的期望正好相反:他期待的是兩黨和解,但結果卻是兩黨愈趨極化,茶黨的崛起不但改變了美國政治版圖,也改變了華府政治文化;茶黨不僅綁架了共和黨,也綁架了華府政治。 

  茶黨雖然號稱要回復“純正的保守主義”,但事實上走的卻是極端主義甚至激進主義的路線,極端到凡事杯葛奧巴馬,激進到讓眾院與白宮變成像兩個交戰團體,在政策上採取寧可玉石俱焚也絕不妥協的策略;奧巴馬過去四年政績之所以乏善可陳,其中關鍵就是茶黨的阻礙戰略奏效。 

  但羅姆尼過去卻一向被歸類為共和黨的溫和派,在黨內初選時,他也不是茶黨最屬意的人選;但他在茶黨的強大壓力下,卻不得不選擇“茶黨金童”萊恩當他的競選搭擋,也不得不在大選辯論前高唱茶黨的激進調子,例如像法西斯一樣的反移民論調;“溫和的羅姆尼”變身為“激進的羅姆尼”,一度讓茶黨士氣大振,但卻也讓他的選戰策士憂心忡忡。 

  替羅姆尼打選戰的人當然知道:美國現在雖然已是接近五十與五十的社會,但選總統卻不能像選國會議員一樣,從頭到尾祇唱茶黨的戰歌,大約占百分之十五左右的獨立選民,也絕不會聞戰歌而加入羅姆尼的旗幟下;羅姆尼在第一場辯論時突然又變回“溫和的羅姆尼”,就是基於爭取選票的考慮。 

  但辯論前與辯論後的“兩個羅姆尼”,卻讓奧巴馬陣營找到攻擊的空隙。選戰後期奧巴馬鎖定“兩個羅姆尼”的話題猛打,雖然很難鬆動極右選民的陣腳,但卻贏得了部分中間選民的轉向;如果不是“兩個羅姆尼”因素的發酵,奧巴馬與羅姆尼的全國普選票數差距可能更小。 

  從另一個角度看,差距不到兩百萬的普選票數,對奧巴馬卻是個嚴重警訊,不但證明有將近一半的選民不支持他,連四年前參與他“改變運動”的人也有部分背棄了他,而背棄的原因很簡單:他沒有搞好經濟,也沒有讓他們過得更好。 

  替奧巴馬辯護的人雖然曾經替他列過一張政績清單,證明他在救經濟上並非一事無成,但即使如此,連這些人也不得不承認,奧巴馬的治理風格確實有嚴重瑕疵,其中最明顯的瑕疵就是:在入主白宮前,他是個很好的傾聽者,但過去四年每逢重大政策爭議時,祇要有人表示異議挑戰他,他不但以憤怒回應,而且就像克萊恩(Edward Klein)在一本書中所形容的:“必投以嚇死人的眼神”;奧巴馬這種治理風格嚴重侷限了他可能應有的政策作為,更遑論可能應有的政績。 

  而且,奧巴馬雖然有雄辯滔滔的天賦,但他強於選舉修辭卻拙於治理修辭,換句話說就是他不懂宣揚政績,也不懂政策行銷。他是近二十年來召開最少次記者會的總統,而且每次開口通常又太像個教授而非政客,有人戲稱他是“教授總統”或“professor-in-chief”,就是在形容他拙於治理修辭。這個瑕疵不但讓支持他的人因缺乏溝通而疏離他,更讓極右派的媒體與名嘴扭曲他的政績長達四年;奧巴馬在首場辯論時被羅姆尼辯得左支右絀,就暴露了他治理風格的缺點。 

  每個總統都是“承諾的囚犯”,奧巴馬四年前選總統時因為過度承諾,但結果卻低度實踐,而讓民眾失望;這次選舉他雖然已低度承諾,但可預見的是如果他不改治理風格,一個分裂的國會,以及一個以茶黨為戰鬥主體的反對勢力,必然會讓他的低度承諾也以低度實踐收場;奧巴馬即使連任,但他仍是一個站在懸崖邊上的總統。


    相關專題: 美國大選 奧巴馬成功連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