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謝長廷兩岸政策論述的亮點與盲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5 00:13:57  


 
  謝長廷也認知到,“中華民國憲法”中的某些規定,對於處理兩岸關係具有工具性價值。他認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是一個“模糊地帶”,“不僅提供了台灣內部不同意見各自解讀的良性空間,緩和了對立與衝突;對於中國而言,這段前言文字,也讓台灣的修憲行動看似為逾越‘法理台獨’的範圍,符合了他們‘可期待、可接受’的底線”。③如果單純從“中華民國憲法”的相關規定來看,謝長廷“回歸憲法”客觀上有機會實現與國民黨主張的“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發展兩岸關係”,以及與大陸主張的“一個中國框架”的相向而行,存在著接軌的可能性。今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哈爾濱舉行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表示,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框架。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求同存異,增強彼此的包容性。④賈慶林所提到的“兩岸各自現行規定”,其意涵已經不言自明。

  雖然謝長廷的論述表面上看與國民黨和大陸的主張有“相向而行”的接軌機會,但如果繼續深入分析下去就會發現,這些主張之間的根本差異依然明顯,有存在著隨時“背道而馳”的風險,這也是其政策論述中的盲點所在。他“憲法共識”、“憲法各表”的論述中,存在著“形式上共識、實質上分歧”的隱憂。他的意圖實際上是希望大陸、國民黨和民進黨以“中華民國憲法”本身作為交集點,然後進行各取所需式的解讀,但實際上某些實質性問題難以模糊或迴避。而對“中華民國憲法”及其條文到底如何解讀,恐怕還是要回歸到當時歷史背景下的原意,而非在事後爲了迎合某些勢力進行扭曲性解釋。

  在兩岸政治定位的問題上,謝長廷的論述中並沒有擺脫將兩岸定位為“兩國”的思維。他認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正足以證明當前是兩國對立”,還提出兩岸是“互不隸屬、互相尊重主權”的“兄弟之邦”,與馬英九當局和大陸的立場有著原則上的差異。大陸認為,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而馬英九當局強調的“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其主權和領土也是涵蓋中國大陸的。既然謝長廷認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廈門和高雄是一個國家兩個城市”,那麼這兩個城市就不可能同時屬於或分別屬於兩個國家。謝長廷在這裏混淆了“國家”與“政府”或“政權”的概念,將兩岸結束政治對立解釋為“兩國統一”。劉國深教授就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在兩岸之間是兩個對抗性政權的政治符號,它們所涵括的領土主權和人民範圍完全重疊,並不構成兩個國家。⑤馬英九也強調,兩岸之間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因為“我們的憲法無法容許在我們的領土上還有另外一個國家;同樣地,他們的憲法也不允許在他們憲法所定的領土上還有另外一個國家”。⑥

  謝長廷提出要用“憲法共識”取代“九二共識”,認為“九二共識”是事後虛構的,也不是兩岸唯一的敲門磚,他在北京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告訴大陸領導人沒有“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但當年沒有“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並不意味著兩岸當時沒有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過共識,也不影響事後將這個過程總結為“九二共識”。馬英九在接受太陽報記者採訪時談到“九二共識”時表示,雙方對於“一個中國”的原則都可以接受,但對於“一個中國”的含意,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大陸也認為“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而對於雙方的分歧,則希望擱置爭議。因此,不能因為雙方就某些問題存在分歧,就否定原則性共識的存在。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共識”,同樣是希望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尋求“重疊共識”,基本思維邏輯與“九二共識”是類似的。謝長廷希望在台灣內部用“憲法共識”取代“九二共識”,在“國際”上以“憲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說到底還是想模糊和迴避“兩岸是否同屬一個國家”的核心問題。他認為,一旦台灣堅持兩岸“憲法各表”,各擁主權,要如何面對“中華民國”,將成為“中國當局必須嚴肅思考的問題”。事實上,無論大陸如何嚴肅面對或思考“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憲法”,都絕無可能接受“兩國”的政治定位。

  政治影響:左右逢源還是左支右絀

  謝長廷自稱其兩岸政策論述是“長年以來深思熟慮的累積”,政治人物應該“勇於開拓新局,才能掙脫當前的窘境”。相較於民進黨內長期以來存在的“逢中必反”的氛圍,相較於多數民進黨對大陸的不瞭解,謝長廷能夠長年關注和思考兩岸關係,提出自己的論述,是難能可貴的。當然,任何一種政策論述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尤其是兩岸關係錯綜複雜,要想提出各方都會滿意的論述有相當之難度,一旦無法左右逢源就會左支右絀,裡外不是人。對於謝長廷來說,能否讓各方都滿意恐怕不易,如果能夠爭取理解,加強溝通,更深入瞭解各方看法,對於完善兩岸關係論述,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定會助益匪淺。

  謝長廷的兩岸政策論述是否能夠在民進黨內形成共識和主流,是最為關鍵的因素。而黨內能否接受他的主張,可能不僅僅取決於其政策論述本身是否符合兩岸關係發展規律,是否有利於民進黨的發展,而且還取決於民進黨內權力機構的發展變化。民進黨目前的主流主張還是“台灣前途決議文”,認為“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謝長廷能否在“憲法共識”、“憲法各表”與“台灣前途決議文”,其他人的“台灣共識”、“九六共識”等之間找到連接,尋求平衡,考驗著他的論述能力和民進黨的接受度。民進黨在今年台灣地區領導選舉中敗選後,黨內再度出現檢討兩岸政策的聲浪,謝長廷將其政策主張結集成書,並到大陸訪問,可以說是趁勢而為。黨內目前反對聲浪有限,但支持聲浪也不明顯,多數派系還處在觀望之中。當前,民進黨內蘇貞昌和蔡英文二人的競爭暗潮洶湧,兩人對於謝長廷“登陸”,都反應謹慎,大打太極。民進黨內多數人還是認為兩岸政策調整時機未到,還在進行著2014年“七合一”選舉的盤算,這些都對謝長廷如何延續其登陸的政治熱度,完善其兩岸政策論述,提出了挑戰。

  至於謝長廷與大陸之間能否如他所說的“超越差異”,避免“左支右絀”,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大陸的溝通與瞭解。此次謝長廷登陸成功,再次證明了大陸在對待民進黨人士以適當身份訪問大陸問題上的務實態度。大陸多次強調,“對於那些曾經主張過、從事過、追隨過‘台獨’的人,大陸也表示熱誠歡迎他們回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上來。凡是贊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台灣各界人士,包括民進黨基層人士,我們都歡迎他們以適當身份來大陸走走看看,瞭解大陸的發展與進步,瞭解我們的政策主張,增進彼此瞭解”。這次謝長廷到訪大陸,有助於增進民進黨重量級人士對大陸的瞭解,有助於改變民進黨內某些人對大陸的偏見和敵視,有助於相互瞭解彼此的政策主張和關切。而且,大陸向來主張“凡是有利於維護兩岸同胞權益、有助於推進兩岸交流和合作、有益於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議題,都可以廣泛討論”。對於謝長廷的兩岸政策論述,理應在可討論之列。只有通過交換意見,才能夠縮小分歧,消除盲點,使之有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兩岸人民福祉。

  註釋

  ①謝長廷:《未來:不一樣的台灣》,台灣新文化教室,2012年5月版,第112-117頁。

  ②劉國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課題淺析》,《台灣研究集刊》,2008年第4期。

  ③謝長廷:《未來:不一樣的台灣》,台灣新文化教室,2012年5月版,第117頁。

  ④賈慶林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網站,http://www.gwytb.gov.cn/speech/speech/201207/t20120729_2862602.htm。

  ⑤劉國深:《試析現階段兩岸關係》,《台灣研究集刊》,2003年第2期。

  ⑥《馬英九接受墨西哥太陽報系集團董事長瓦斯蓋茲專訪》,台灣“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_section=3&_recNo=2。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11月號,總第179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