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軍火狂熱:全球武器出口達冷戰後最高水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8 09:55:20  


 
  全球軍火迎來買方市場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軍火市場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世界市場開始統一,早先分明的東西方陣營和武器市場開始交流溝通;市場的加入者在不斷增加,烏克蘭、波蘭、捷克、南非、韓國、新加坡、土耳其、沙特等國變身武器出口國,武器設計人才也開始全球流動;二手貨市場已經非常發達。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的財政狀況都在惡化,原來的武器消費大國都在削減軍費,轉而尋求出口獲利。美國帶頭,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紛紛仿效。全球軍火開始尋求買家。

  採購軍火,通常先調取文件資料,然後找幾家企業談價格,最後選擇最合適的武器進行採購。如果對買方略有微詞,下次就別想成為詢價單位。

  這樣一來,各國要想把武器賣出去,就不得不公開其特點,以便在競價中獲勝。此外,武器購買方往往還要求賣方將一部分技術轉讓給自己,或者提出“我買你的武器,你必須買我的農產品或者是工業品”。

  這種競爭的結果,使得企業不得不去兼並,軍工企業必須做大做強。

  美國:一直是老大,從未被超越

  賣軍火一直是美國的看家生意,尤其是金融危機以來,軍火成為美國彌補其財政虧空的重要“財路”。

  據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估計,2012年美國常規武器出口規模將達到255.17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36.54%。美國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擁有最大規模的長期訂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慶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美國在二戰期間充分發掘了軍火工業的潛力。二戰之後,美國的軍火工業並沒有隨著戰爭的結束而大規模裁減,即使是在今天的美國,依然有1/4人口直接或間接地供職於和軍工生產有關的企業。

  此外,利益集團的強大也讓其他國家“不敢不買”。李慶四指出,武器銷售不是一般商品的簡單經濟貿易行為,而是與政治、外交、戰略、霸權掛鈎。因此,美國有了先進的武器,總會率先向盟友提供,得到了美國的武器,也相當於得到了美國的扶植。而像其他邊緣化的國家,以及像中國這樣有競爭關係的國家,美國只會提供一些零部件,不是誰想買就能買。

  進口美國武器的前三,2010年為沙特阿拉伯、印度、中國台灣,2011年為韓國(13%)、澳大利亞(10%)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7%)。

  美國軍備控制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最大的單筆軍火訂單也來自於美國:沙特阿拉伯與美國簽訂了一項達610億美元的軍購協議,而當年英國軍費開支為596億美元。美國全球安全顧問斯特拉福認為,隨著大量軍火武器進入中東地區,美國希望在中東能重新找回自己的一席之地,打破該地區過去的權力格局。

  軍事專家梁永春指出,印度通過大額軍購合同綁定了和美國的關係,抬高了自己的國際地位,同時加強了自己的軍事力量,所以印度很高興。

  “美國加大對台軍售,也是利用台灣做砝碼,試圖拖住中國。外國客戶購買了美國的軍火,就會長期內聽從美國外交方面的決議,否則後期的維修、零件供應、戰術訓練都會受到威脅。”李慶四表示。

  阿聯酋在2010年排名第四,2011年上升一名。如今,海灣阿拉伯國家正展開軍備競賽,伊朗和叙利亞從俄羅斯購買武器,沙特阿拉伯、阿曼、科威特和卡塔爾則都是“美國製造”的擁護者。美國人從該地區帶走了石油,又送來了武器,一來二去賺得盆滿鉢滿。據悉,阿聯酋計劃從2011年開始,用70億美元購買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導彈防禦系統。

  “座次”變化的主要原因,還因為2011年以來,美國推行“重返亞洲”戰略,韓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地成為其軍事部署的重鎮。因此,在亞洲,日本、菲律賓、印尼、新加坡等國都是美國軍火的超級大客戶。

  2010—2011年,奧巴馬幾次表示放鬆武器出口限制,使“美國製造”繼續擴張。但近些年來,一般性武器裝備的采辦以性價比為准繩,而不再強調全面的高技術化,加之俄羅斯、歐洲、日本武器出口的崛起,美國軍售追求“全譜優勢”已不再現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