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蕭條格局太像日本 韓未來經濟籠罩烏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6 10:41:37  


 
  韓國儲蓄率低恐釀大禍
 
  有些方面雖然也和日本不同,但情況並不樂觀。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和日本經濟長期蕭條的20世紀90年代相比,當今世界經濟環境更加惡劣。而且韓國消費者尚未做好迎接長期蕭條局面的心理準備,這可能會使他們受到更大的衝擊。
 
  日本從1991年開始進入長期蕭條,當時的個人淨儲蓄率為15.9%。所謂個人淨儲蓄率,是指個人可以支配的所有收入中,消費後剩餘金額所占的比率。此後10年里,日本消費者的儲蓄率不斷下降,一直降至3.7%,他們將這些錢用於消費。家庭儲蓄是抵抗蕭條局面的巨大力量。結果,民間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在經濟長期蕭條的10年里提高4.6%,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經濟的低迷。而韓國個人淨儲蓄率去年僅為2.7%。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進入長期蕭條局面,很有可能發生大量家庭破產,或消費規模銳減,導致蕭條狀況更加嚴重,持續時間更長。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韓國消費者將沒有儲蓄對抗低迷局面,承受更大痛苦。
 
  韓國和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當時的日本沒有可以當作反面教材的長期蕭條前例,而當今韓國可以將日本視為反面教材。但韓國從日本的失敗教訓中學到了多少令人懷疑。韓國從2001年開始保持超低利率,不斷增大房地產泡沫。這一事例就證明韓國雖然了解日本房地產泡沫帶來的教訓,但還是走上了日本走過的老路。
 
  經濟良性循環結構消失
 
  當前經濟蕭條局面如果長期持續,就應該從未能恢復“經濟良性循環結構”上找原因。
 
  韓國經濟的良性循環結構消失源於亞洲金融危機後企業開始積累大規模剩餘資金。資金在循環過程中只要進入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就會被囤積起來,不會流向家庭或中小企業。大企業雖然很繁榮,但國民經濟狀況卻不盡如人意。20世紀70年代以後到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之前,韓國企業收入和家庭收入均良好,年均增長率為8%至9%。但2005年至2010年的企業收入年均增長率高達19%,而家庭收入的年均增長率僅為1.6%。家庭收入陷入低迷局面後,家庭負債激增,從而導致內需不振和投資不振,創造工作崗位也變得艱難。因此,青年失業狀況惡化,兩極化現象嚴重,人們對福利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應借錢投資的企業只知道儲蓄,而本應儲蓄的家庭卻面臨債務不斷擴大的狀況,因此不可能建立經濟良性循環結構。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實現共同增長和減少臨時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應該通過這種方式使資金從大企業流向中小企業,從企業流向家庭,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內需不振、增長趨緩、家庭負債、兩極化、青年失業、工作崗位不足、福利要求等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