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球時報: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主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2 08:06:41  


10月11日晚,莫言在家鄉山東高密召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第一次記者見面會。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拿到獎感到非常驚訝,因為覺得自己資歷非常淺。現在有很多優秀作家,我排得相對靠後。”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中國作家莫言昨天獲諾貝爾文學獎,消息傳來,互聯網上立刻轟動。我們首先在此祝賀這位中國主流作家。
 
  按說中國人應以“平常心”看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的諾貝爾文學獎與世界頂級文學成就的相關度,比科學獎在同領域的相關度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以往表現常有政治化傾向,有點向“和平獎”學。
 
  但中國社會對諾貝爾文學獎以及對各項諾獎的看重似乎擋不住。我們沉浸在西方文化軟實力的包圍中,我們今天很難搞清對西方獎項的關注和在意究竟是怎麼回事。此前達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這兩個獎傳達過來的不友好甚至敵意十分清晰。諾貝爾獎留給中國主流社會的最直接記憶就是尷尬和不舒服。
 
  旅法華人高行健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但在此之前大多數中國人都沒聽說過他。儘管文學界不少人認為高行健的作品有一定文學成就,但普通中國人一般把他的獲獎往政治上聯想,認為是作品的政治傾向吸引了瑞典文學院的目光。
 
  莫言同上述三人都不同。他是中國本土作家,也是大陸主流作家,是在中國及世界華人社會被閱讀最多的華語文學大師之一。他獲獎至少在這一次驅散了中國人心頭對諾貝爾獎揮之不去的政治糾纏感,才華、文學成就還有運氣幫助了這位中國作家。這一次諾貝爾文學獎真正像是“文學獎”了。
 
  莫言獲獎會對中國人看諾貝爾獎的態度做一次修正,給我們帶來快樂。但中國主流社會對諾貝爾獎的信任不會就此徹底建立起來。它給中國人的印象會複雜多樣起來,這種複雜也很可能更接近諾貝爾獎的實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