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無就業復甦”將是美國經濟長期難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9 00:10:34  


 
  “無就業復甦”拐點難現

  金融危機對全球就業市場的衝擊遠比對經濟的衝擊更為持久,而各國經濟創造就業的能力也受到重創。全球經濟“無就業復甦”和“無就業增長”廣泛存在,由於後危機階段產業結構調整而導致的“結構性失業”,以及由於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或者生產效率提升而導致勞動要素相對過剩所形成的“替代性失業”將是“無就業復甦”最主要的特點。

  可以說,“無就業復甦”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尤其是發達經濟體面臨的最大挑戰。然而,從更深層次講,高失業也絕不僅僅是一次經濟衰退的影響。事實上,美國當前面臨的不僅僅是周期性失業,更是多年來實體經濟“轉移”導致“去工業化”帶來的結構性失業。

  美國的結構性失業起始於本世紀初全球化浪潮,加劇於經濟大衰退。本世紀初至2007年12月大衰退開始時,美國企業為優化利用全球資源和提高競爭力,加速產業外移和服務外包的步伐。由於缺乏足夠規模的新興產業來吸收那些被削減下來的美國工人,結構性失業開始出現。本世紀以來,美國勞動力規模淨擴張為1300多萬人,而就業人數淨流失100萬人。

  特別是伴隨著美國第二、第三產業結構的演變,美國就業結構及其勞動力的配置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三十年間,美國就業人數增長最快的行業,如金融保險地產、商業服務、信息服務、醫療教育等均屬服務業,而隨著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由30%以上降到20%左右,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一直處於下降通道。製造業所需的非技能勞動力越來越少,對高技能工人的需求越來越大,技能缺口進一步推高了美國失業率。

  高失業率的背後凸顯出資本與勞動不易調和的矛盾。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美國工業部門生產利用率平均水平為83%左右,而在此後的近30年間,這一指標的平均值下降到80%以下,特別是2000年以來的平均值只有77.6%,是二戰以來最低的10年。今年以來,美國產能利用率保持在76.7%左右,這個數據的經濟解釋意義就是美國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缺口依然較大,整體產能擴張幾乎停滯,在沒有企業擴大設備和產能投資的情況下,失業率怎麼可能大幅下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