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呼籲:恢復五一黃金周分壓國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6 09:10:35  


 
  建議恢復五一黃金周 

  記者:十一黃金周,很多景點出現爆棚。比如華山事件,形成爆棚-滯留-封堵-更大的滯留的惡性循環。究其原因,主要有哪些地方需要反思? 

  戴斌:主要是出遊的窗口期有限,預訂的消費習慣沒有形成、預警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以及景區限流、分流措施不完善等三方面原因。

  劉思敏:現在重要的任務是“洩洪”。五一長假取消後,“洩洪”的口子少了。我建議恢復五一黃金周,或者在5月設置一個新的長假,滿足人們出遊的願望。當然每年的十一黃金周對於一個省旅遊的收入佔到非常大的比重,有些管理者在潛意識中把收益放在第一位,缺乏與之匹配的接待、服務能力和應對措施。

  記者:提前預約的方式一直有,但是為什麼總是得不到很好的普及?國外有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 

  戴斌:國外主要是針對團隊採取這樣的方式,特別是熱門景點,比如盧浮宮、埃菲爾鐵塔等。可以像買機票一樣,給越往前預約的人越多的優惠,這實際上對旅遊的消費形式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劉思敏:這只是一個技術手段,但我們確實有必要讓預約走在路上,培養預約出遊的理念。可以現行選擇三類景點推行預約:文保類景點、生態類景點和安全管理難度比較大的景點,保護的同時實現稀缺資源的分配公平。

  記者:現在很多景區都是一天的旅遊結束之後統計出一個數據,只有到了那個時候才知道當天景區來了多少人。有沒有可能實現實時統計? 

  戴斌:現在有兩種情況,讓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實時的預警。第一個就是有很多景區景點有非購票人數進入;第二個是統計有滯後性,拿不到數據。設定一個底線、實時統計、一旦超過底線不再售票理論上是應該的,但現在急需硬件建設,但方向肯定要這麼走。不管怎麼說生命高於景觀,無論如何當人數超過最大量,應該採取斷然的措施。

  記者:我們很多的景點到底有沒有底線人數?如果有,為什麼大部分景點從不公佈,很少有人知道? 

  戴斌:各個景點在規劃的時候都有最佳容載量和最大容載量兩個指標。很多地方沒有對外公佈我想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可能它的這兩個指標本身是一個摸索的過程,還沒有完全固化下來;第二個景區景點也有僥倖的心理,多人進來多收益。公開底線肯定有必要性,但是目前做得不太好。

  記者:我們看到實際上也並不一定是景點的承載量爆棚導致的擁堵,有些擁堵也可能是內部的接待考慮不周導致的。

  戴斌:是的,比如遊客在景點裡面像走迷宮一樣,找不到地方,形成回流現象,造成擁堵。這種情況需要建設清晰的指示系統。另外比如熱門景區的熱點區域,可以採取特殊的處理措施,比如限定時間、加強疏導等。比如故宮,人們都想看看太和殿裡面皇帝的龍椅什麼樣的,擠在一起爭相照相,非常容易發生事故。因此長假期間故宮就把太和殿暫時關閉了,讓人流動起來,通過語音導覽、導遊介紹等方式介紹景點,彌補遺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