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34戰鬥轟炸機。
|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新京報發表文章稱,最近數年以來,東亞地區可謂風雲驟起:朝鮮半島因軍事衝突而劍拔弩張;日本與中韓因島嶼問題爭議不斷,雙邊關係陷入低谷;南海地區則同樣因為島嶼問題“暗流湧動”。大洋彼岸的美國奧巴馬政府也“不失時機”地宣布,將把美軍戰略重心轉移至亞太地區……地區大國政治、軍事博弈氛圍日重。也許並非偶然的是,冷戰結束後一直在該地區較為“低調”的俄羅斯,也在同一時期,“不動聲色”地強化在遠東地區的軍事部署,增強該國在東亞軍事影響力,成為該地區軍事、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極。
挑釁日本的“俄羅斯之鷹”
不久前在俄羅斯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首腦峰會,讓俄羅斯位於東亞地區北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成為世界輿論關注的中心。這一片曾經屬於中國的領土,正是俄羅斯遠東政治、戰略的重要縮影。目前,這裡是俄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司令部所在。
冷戰時期,前蘇聯在遠東地區的軍力部署達到頂峰,這裡也成為美蘇爭霸及中蘇對抗的前沿陣地。但在冷戰後期,前蘇聯開始收縮其在遠東地區的軍事部署。先後撤離駐蒙古及越南軍隊。1988年,前蘇聯裁軍50萬,其中包括遠東駐軍12萬人。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規模縮小了22%,而到2005年,由於資金不足,太平洋艦隊能夠負擔戰鬥值班及遂行戰鬥任務的潛艇、水面艦艇及飛機不足50%。
但從2007年起,一切開始發生改變……
2012年9月20日至24日,日本防衛省接連發布消息稱,俄羅斯一架IL-20電子偵察機先後3次飛入日本領空,日航空自衛隊緊急出動戰機進行跟隨。《朝日新聞》認為,俄軍機南下,很可能意在收集即將部署日本的美軍新武器——“魚鷹”運輸機的相關情報。
出動遠程軍機“巡視”東亞,是俄軍恢復在東亞影響力、向日美韓同盟“亮肌肉”的一個重要舉措。
2007年,隨著俄羅斯戰略轟炸機恢復全球巡航,與俄存在領土爭端、也駐有美軍的日本多次遭俄轟炸機、偵察機逼近。
2008年,一架俄羅斯圖-95轟炸機闖入日本南部領空,日本為此緊急出動24架戰機;2010年11月,4架俄圖-95戰略轟炸機再次在日本戰機伴隨下,在太平洋上空巡邏。2011年9月,俄遠程轟炸機更環繞日本飛行一周,並在日俄爭議的北方四島上空進行空中加油。十足“挑釁”了日本一把。更為離譜的是,2010年12月,正當日美在日本海舉行史上最大規模軍演時,兩架俄羅斯反潛巡邏機竟橫穿演習中心區域,“巡邏”長達數小時,大膽“挑釁”逼得美日立即停止軍事演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