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陝西省紀委透露:陝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存在嚴重違紀問題,決定撤銷楊達才陝西省第十二屆紀委委員、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職務,並進一步調查發現的其他違紀線索。
常識再一次戰勝了詭辯。渾身是寶的“微笑局長”終於栽倒在那瞬間漫不經心的微笑裡。如果歷史可以回頭,如果實誠的楊局長深諳表情控制術,又如果現場拍攝者錯過了捕捉到戲劇性一幕的機會——不算年輕的楊局長,誰說不能帶著“違紀線索”安然退休?恰好是冥冥之中的偶然,不足一月,“楊表哥”終於在公眾如潮的追問與不歇的質疑中去了自己該去的地方。
“楊表哥”事件的前因後果,再次印證了民眾推演的樸素邏輯所蘊含的“神奇”之力。沒有權威真相的時候,常理常情的推理就是公眾接近真相的唯一選擇。其一,“這10多年來,我確實買過5塊手表”的話音剛落地,不到24小時,另外6塊豪表又被推到了鎂光燈前。楊局長如此“記性”,會不會對權力與資本等問題同樣“失憶”或“發懵”?其二,別管年薪多少萬,一塊表加一幅眼鏡框就能耗光一年薪水的消費方式,符合一個成年人正常的生活邏輯嗎?蛛絲馬跡不一而足,剩下的,就是專業的證據收集程序而已。
從周久耕到楊達才,奢侈品成了反腐肅貪的最好抓手。此前有媒體曾報道,有的地方開始組織紀檢幹部學習一些關於藝術品和奢侈品的知識。有紀檢幹部坦言,“要不是受賄人自己交代,很多紀檢幹部可能並不知道一副眼鏡架也有幾百萬的。”是的,“表哥”事件越是舉國關注,奢侈品課越是普及到位,輿論或公眾監督就越是顯得不靠譜:當所有尋租者都熟知所受“禮物”價值幾何,誰還敢隨便拿到公共場合當行頭?有楊局長的前車之鑒,那些在第一現場的官版表情還會如此原生態?
“表哥”的倒掉只是“純屬意外”。這種坊間的勝利與官員的媒介素養有著直接關係。當權力者越來越精於面對鎂光燈與錄音筆,靠“行頭反腐”還能斬獲什麼呢?在權力監督的語境中,沒有什麼比穩態的制度更給力——這個道理,在“表哥”倒掉之後,更須銘記。(時間:9月25日 來源:湖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