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應盡快實施貨幣寬鬆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17 09:19:35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電/萬眾矚目中,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宣布了被外界稱為QE3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這一措施早在經濟學家們的預料之中,似乎並無新奇之處。畢竟,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低企而失業率仍舊徘徊在8%以上的歷史高位。身負穩定幣值、促進經濟充分就業兩大職責的美聯儲選擇此時動手,似無大錯。

  新華網刊文稱,在美聯儲的算盤中,QE3成本未知,而收益明確。QE3的成本是通貨膨脹升高的可能性,在美聯儲的計算中,這種可能性並不高;QE3的收益則是指只要產能利用率與就業率還在低位,美聯儲就不妨降低資金成本,推動經濟擴張。

  但如果深一步分析,QE3的收益有限而成本過高。

  QE3的本質有兩個:第一,擴張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以現金流動性置換金融機構持有的債券資產。第二,扭曲市場資金對各項資本的配置與資金成本。例如,通過壓低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利率,鼓勵更多的人去購買自己本無力負擔的房屋。前者讓金融機構手中持有大量高流動性資產,但要問的是,這種資產是否真的會去滿足實體經濟的信貸請求?似乎並不容易。典型的例證是,美聯儲透過購買長期債券放給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金融機構大部分選擇以準備金的方式存回到美聯儲賬上,而給予實體經濟的信貸條件依舊嚴厲。

  從經濟運行邏輯出發,美聯儲可以壓低高信譽借款人的資金成本,但無力掌控低信譽借款人的資金成本,而恰恰是後者的信貸需求被滿足的比例決定了美國經濟能否重啟。從高等級債券收益率與低收益債券收益率之差來衡量的風險溢水來看,該指標目前仍舊停留在3%左右的高位。歷史上,該指標的均值約為2%,經濟繁榮期跌至1.5%以下,經濟蕭條期上升到3%,而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該指標飈高到6%,現在經過漫長的復甦之後,該指標依然停留在3%的高位,也就是歷史上經濟蕭條期水平。這突出地表明,處於去杠杆期的美國經濟自身對風險的定價依然相當高,而這其實是去杠杆過程所必需。只要去杠杆過程未結束,美國經濟增長潛力黯淡,這一風險溢水指標都難以下滑。而這一指標並不在美聯儲的掌控範圍內。從這個角度而言,QE3對美國經濟的提振作用很可能有限。至於第二項,即對資本市場的扭曲,其純經濟效益是負的。

  再來看QE3的成本方面,美聯儲以為通貨膨脹不會失控,這是正確的。但是,QE3的成本並非僅僅是通貨膨脹預期,至少還包括兩個:扭曲配置可能導致的去杠杆延遲;未來退出時可能導致的金融參數紊亂。

  回顧伯南克上任以來的作為,QE1可以視為其輝煌之作。在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創造性地充當了最後貸款人以至於最後交易商,盡到了維繫整個金融體系不至整體崩潰的最高職責。QE2就差一點,必要性不大。在QE2中,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從2.25萬億美元上升到2.85萬億美元,增加了6000億美元,相當於金融危機前200年歷史中累積增加額的3/4,但對於經濟的正面作用卻很有限,失業率僅微幅下滑了1.5個百分點。從以上分析可以預計,QE3的效果會更差,對於提振美國經濟增速效果可疑。按照我們的量化模型顯示,2013年美國經濟仍舊可能萎靡不振,增速或低於今年。此之謂“可一可二不可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