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媒體觀察:俄欲借“遠東夢”實現復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11 00:09:47  


 
  用遠東開發打開通往亞太之門

  當年彼得大帝修建聖彼得堡,打開了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如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要打開俄羅斯通往亞太地區的大門。”俄新社8日援引俄主管亞太經合組織事務的高層官員伊瓦申佐夫的話這樣表示。作為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這裡也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包括濱海邊疆區在內的俄遠東地區總面積約600多萬平方公里,占俄國土面積的36%,但這裡目前只有約640多萬居民,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一個居民。這一地區人口最多時曾達到1000萬。但由於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長期位於歐洲,俄戰略重心素來“重西輕東”,長久以來,遠東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俄其他地區。大量人口因此不斷外流。在莫斯科飛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航班上,記者身旁坐的一名叫伊萬諾夫的老人是土生土長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人。他告訴記者,為了吸引人口,在蘇聯時期遠東居民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補貼和優惠的醫療、住房、休假等福利,生活水平與歐洲部分相差不大。但蘇聯解體後,各種補貼沒了,現在遠東地區相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民眾在工資待遇、生活水平方面差距很大,許多人都往歐洲部分遷徙。不過他說,隨著俄羅斯“向東看”的政策不斷推進,相信遠東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馮玉軍2003年曾訪問過符拉迪沃斯托克,他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說,當時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雖然是俄遠東第一大港,但確實很落後,這裡沒有一家四星級和五星級酒店,城市的道路也崎嶇不平,完全無法和俄羅斯在歐洲部分的城市相比。

  俄羅斯對遠東的開發經歷過3次高潮。馮玉軍介紹說,第一次是在沙皇時期“維特時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伯利亞鐵路的大規模興建有力促進了遠東的開發。它全長9288公里,是連接俄羅斯歐亞之間的紐帶。這一鐵路與美國西部大鐵路一樣,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雄心壯志的工程項目之一。第二次浪潮是在蘇聯的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時期。赫魯曉夫曾在視察該地時將它稱為“俄羅斯的舊金山”。由於當時美蘇對抗激烈,俄太平洋艦隊的建設也是在那個時候興起。第三個高潮就是現在正在進行的遠東開發。一方面,遠東與俄羅斯其他地區的反差越來越大。從國家安全角度講,這是俄羅斯的“心腹大患”。另一方面,歐盟正經歷債務危機,經濟困難重重,俄羅斯與傳統貿易夥伴歐盟的貿易不斷萎縮。而亞洲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俄羅斯意識到,如果不開發遠東,俄羅斯與世界的落差會越來越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