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赴南蘇丹維和工兵建成首個DDR工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1 10:02:50  


  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我代表南蘇丹總統基爾,對中國工兵短時間內建成DDR(棄武、複原、安置)工程建設項目表示感謝,馬普爾培訓機構將成為南蘇丹首個投入使用的DDR工程。”當地時間8月29日,在南蘇丹馬普爾培訓機構工程竣工儀式上,南蘇丹副總統裡克.馬沙爾對中國首批赴南蘇丹維和工程兵大隊的出色表現給予了極高評價,並向45名官兵頒發嘉獎證書。

  解放軍報報道,為鞏固南蘇丹獨立後來之不易的和平局勢,幫助南蘇丹前戰鬥隊員獲得基本生活、工作技能,聯合國計劃在南蘇丹境內建設3個培訓中心,分兩批對16.2萬名複員戰鬥人員進行基礎教育和建築、農牧業、自主創業等技能培訓,以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

  今年1月20日,在中國首批赴南蘇丹維和部隊最後一個梯隊尚未抵達任務區的情況下,維和部隊便接到聯南蘇團的指令,要求大隊部署人員到馬普爾展開工程建設。經過半個月的實地勘察、抽組人員、調整裝備,2月7日,32名維和官兵首先投入工程建設當中。進駐當天,熱情的村民早早地簇擁在路口,用古老的祭牛式和歡快的踢踏舞歡迎中國工兵的到來。

  然而熱鬧過後,擺在官兵面前的卻是重重困難。“一片片荒野叢林,沒水、沒電,飲用水是從80多公里外的瓦烏營區拉來的,5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下,每天只能滿足官兵一壺飲用水。為解決供電問題,官兵們從瓦烏營區拉來一台發電機,每天只能供電兩個小時。”回憶起6個多月前的艱苦生活,壓路機操作手熊盼還歷歷在目。

  “最難的情況出現在雨季,幾乎每天一場暴雨,不僅工程機械無法進場,連建築材料也無法及時運送。”大隊長汪中華說。工程最緊張的時候,有100多名官兵進駐馬普爾,他們每天中午不休息,晚上加班加點。
 
  “生理上的苦與累跟心理上的壓力相比,根本不算什麼!”翻譯慕佳坤說,從施工區到取土點途經兩個難民營。一路上隨處可見來路不明的持槍武裝人員,經常有人攔車索要錢物。

  “以前我從不敢想象我的生活會變成這樣,現在我有了食物、有收入,並且我的收入能夠養活我全家。”提起中國工兵,南蘇丹政府軍退伍女兵瑞白可.阿肯充滿了感激。為了讓當地人早日享受馬普爾培訓機構帶來的實惠,官兵們在工地旁開墾了5000平方米的蔬菜園,並挑選懂蔬菜種植的官兵傳授技術,瑞白可.阿肯就是25名受益者之一。

  艱苦的生活環境、繁重的施工任務、複雜的安全局勢……205個日夜,官兵們身處險境,先後高標準完成18萬平米地基去表平整、10.8公里道路修築以及18個培訓室的搭建等艱巨任務。這是中國維和軍人在南蘇丹的土地上築起的又一座和平豐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