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德國螞蟻發怒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10 11:25:12  


  中評社台北8月10日電/台灣工商時報今天刊登文章說,去年5月底,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Martin Wolf) ,發表數篇精彩論述,以伊索寓言“蚱蜢和螞蟻”的故事,簡要說明全球經濟。在他筆下,螞蟻是德國人、中國人和日本人,而蚱蜢是美國人、英國人、希臘人、愛爾蘭人和西班牙人。 

  德國螞蟻希望跟鄰近的蚱蜢成為朋友,於是建議大家全都使用同一種貨幣。德國螞蟻同意向蚱蜢提供貸款,但是要求牠們承諾永遠像螞蟻一樣行事。有一段時期,所有人都幸福地生活著。直到歐債危機爆發。 

  馬丁.沃夫最後給螞蟻一個建議:如果你希望積累長久的財富,就不要借錢給蚱蜢。 

  對於梅克爾政府無止境拿德國螞蟻的血汗錢去救濟蚱蜢,不僅是德國政客失去耐心,德國人民更是不滿。 

  45歲的巴伐利亞財政部長佐德(Markus Soder),8月初在接受銷路很廣的《週日畫報》訪問時,大膽預測希臘將會在年底前脫離歐元區。他說:“希臘必須成為樣板,證明這個歐元區也是有脾氣的。”最後他又尖酸地說:“每個人終究有離開媽咪的一天。對希臘而言,這一天已經來到。” 

  佐德的發言有一定份量,不僅在於他所屬的基督教社會聯盟(CDU)是總理梅克爾的執政聯盟政黨,更因為巴伐利亞是德國面積最大、同時也是最富裕的一個邦。2010年巴伐利亞人均所得達35,337歐元,遠高於德國及整個歐盟的平均水平(德國為30,566歐元)。 

  此外,《週日畫報》7月底公佈一項民調, 51%受訪德國民眾認為,德國若不在歐元區會比較好,僅29%認為會比較差。這項調查亦顯示,71%德國人認為,如果希臘無法履行撙節承諾,就該離開歐元區。 

  “蚱蜢和螞蟻”這則寓言,有兩個常見的結局。一個是比較真實的伊索版本,蚱蜢在嚴冬中飢寒交迫而死,另一個是夢幻的迪士尼版本,螞蟻寬大為懷,邀請蚱蜢進屋,一同分享爐火及食物,所有人又都幸福地生活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