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郭正亮:大陸對馬政治文字遊戲 漸感不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31 14:45:17  


 
  隨後4-6月,馬政府因為美牛案、油電雙漲、證所稅搞到自顧不暇,不但馬民調慘跌到15%,也提前陷入眾叛親離的跛腳危機。即使如此,馬對兩岸問題的處理,仍然拒絕回應大陸要求。例如520就職演說,儘管大陸透過不少管道,希望馬說出支持“一個中國”或“一中原則”,但馬仍以“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公開表述,讓大陸頗感失望。

  進入6月,原本各界以為兩岸可在6月下旬簽署投保協議,馬政府卻突然以反對“國安”條款”為由,主張涉及台商人身安全的24小時通報機制,應採取“無例外原則”,但這種訴求形同要求台商享有“超國民待遇”,大陸當局擔心其他國家比照辦理,自然難以答應,結果導致兩岸投保協議的意外擱淺。

  進入7月,隨著美國重返亞洲啟動新一輪的圍堵布局,中菲、中越南海對峙日益嚴重,加上中日釣魚台爭議日益擴大,大陸不斷向台灣拋出“兩岸合作、共同對外”的訴求,但“外交部”立即不假辭色,表示“中華民國”對南海和釣魚台有自己的主權堅持,台灣不會與大陸合作。7月11日,“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更進一步表示,“南海和釣魚台是國際問題,不應窄化為兩岸問題”。馬政府“親美”優先於“和中”的明顯立場,大陸當然不可能認同。

  隨後,集結兩岸學者專家、原訂在7月13-14日盛大召開的“台北會談”,突然意外夭折。“陸委會”的反對理由有二:一是凡具有黨政軍背景與涉台人員,都不宜參加;二是會議主題不可出現“認同”與“互信”等文字。這些反對理由,形同倒退到兩岸僵持不下的李登輝時代。相形之下,馬卻表示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優先通過美牛案,爭取和美國及早洽簽FTA。

  馬政府“親美”優先於“和中”,再度得到強烈證實。

  就此而言,賈慶林在7月28日首度拋出“兩岸同屬一國”,其實是對馬政府6個多月來的持續找碴,給予正中要害的政治回擊。美國重返亞洲的新國際圍堵,以及中共十八大的“寧左勿右”,原本就已構成政治保守的內外大氣候,大陸原本希望在內外皆保守的大氣候下,繼續維持兩岸前進的動力,但面對不斷挑起政治摩擦的馬政府,大陸終於被逼到絕地、終於失去耐性。

  大陸不再提“兩岸同屬一中”,改提“兩岸同屬一國”,究竟有何政治盤算?

  出席國共論壇的台研會副會長周志懷指出,“兩岸同屬一國”是兩岸政治互信新起點,可擱置“兩岸一中”內涵不同的爭議。言下之意,大陸將走向“兩岸政治明確”,不再容許“一中各表”、兩岸各說各話的政治模糊空間。
面對大陸突如其來的“兩岸一國”,馬政府顯然頗為尷尬。“陸委會”重申“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台海現狀;兩岸應擱置爭議、務實協商”。至於“兩岸一國”是否代表大陸將走向政治促談,“陸委會”不願回應。

  相較於“一個中國”或“一中原則”可以另指民族認同或文化認同,或導向更抽象、只具象徵意義的統一符號,“兩岸一國”意指“兩岸同屬一個主權國家”,顯然更直接要求回應兩岸的主權歸屬問題。大陸改採如此明確的兩岸定位說法,不但是對“一中各表”的直接否定,同時也是對馬政府不斷凸顯兩岸政治分歧的促談回擊。

  筆者以為,針對“兩岸一國”的後續效應,依照對兩岸衝擊的嚴重程度,未來的觀察重點有三:

  一、“兩岸一國”是否將取代“兩岸一中”,成為大陸對台的新基調。

  二、大陸是否公開反對“一中各表”,視為不能接受、不夠明確的說法。

  三、大陸是否將“兩岸一國”上綱為惠台措施或讓利台灣的政治前提。

  不管何者,只要“兩岸同屬一國”浮上檯面,台灣勢將面臨釐清兩岸主權歸屬的政治促談壓力。事後來看,馬政府持續6個多月的兩岸政治攻勢,不但得不償失、毫無成果可言,還可能使台灣自找麻煩、導致兩岸主權爭議提早浮上檯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