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關係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19 00:21:54  


 
  第三是大力推進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爭取更有利國際競爭地位。

  經濟合作機制化是世界性潮流,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是必由之路。現有的兩岸經濟合作,特別是ECFA,在應對國際經濟風險,提高兩岸競爭優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還很不夠,思想不夠解放、步子邁的不夠大,程度有限、設防太多、遺留問題不少,特別是政治上的顧慮干擾了經濟上的合作,這是令人遺憾的。不利於兩岸長遠利益。在經濟合作機制化上,兩岸應當向港澳方向看齊,對兩岸而言,港澳發揮著試驗田的作用,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機制化建設,也可以作為兩岸間的借鑒,兩岸沒有理由不可以將其經驗納入囊中。要堅定信心,提高互信,大力推進ECFA後續協定的簽署,建立健全兩岸經濟合作機構,實現更緊密的經濟聯繫,提高包括兩岸四地在內的整個中國經濟體的競爭能力,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第四是堅持民眾切身利益優先,智慧地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

  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是民眾十分關心的重要議題,也是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難題。對待這個問題,應當放眼長遠,從正視現實、兩岸合作、共謀民利的角度,予以處理。兩岸任何一方都不能急功近利,為“空間”而“空間”,為解決而解決。處理“國際空間”問題不是目的,任何政治和涉外事務的目的,都是維護民眾的切身利益。只要有利於解決包括兩岸民眾在內的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海外利益,就不必計較辦法、模式。不能也不應該把“國際空間”問題單純理解成一方“放水”,另一方“加入”的。是否可以考慮兩岸建立維護台灣民眾有關利益的平台,通過這個平台解決具體問題。廣佈世界的中國政府駐外機構,既是大陸民眾的家,也是台灣民眾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地方。

  第五是直面政治議題,開啟兩岸政治協商談判進程。

  要保證兩岸關係不逆轉,就必須在政治關係上取得大突破,政治議題不可回避,必須面對。兩岸應當儘快推動兩岸政治對話與協商談判,力爭在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定、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等方面,至少取得突破性進展。政治協商談判很敏感,涉及議題層次高、牽涉廣、爭議大,但不是不可以解決的。只要兩岸能順應時勢、以誠相待、互諒互讓、排除外力,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如果兩岸政治關係成為整個兩岸關係的促進因素,而不是拖後腿的因素,即功莫大焉。

  第六是凝聚兩岸力量,推進重要領域的戰略性合作。

  兩岸結成更緊密的關係,在國際競爭中結成牢固的戰略合作體,把雙方各自在政治、經濟、金融、文化、涉外、安全等等方面的優勢凝聚成一個戰略體系的優勢,共同參與國際競爭,共同贏得優勢和勝利,最終共同實現和平發展,讓中華民族重新屹立於世界最強之林。經濟上協調立場,發展高科技,提高競爭能力,一致對外。政治上共同探索研究和廣為宣傳包括台灣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模式,在意識形態領域與西方爭奪話語權。文化上齊力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向全世界推廣中華文化,抵禦外來文化侵蝕滲透,拓展中華文化影響力。安全上並肩維護中華民族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以及民生利益、海外利益、華僑華人的駐在國權益等。涉外上共求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消除內耗,抵禦外國對中華民族崛起的分化遏制,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更加平坦、順暢。

  第七是深化文化交流,化解敵意,增進感情,造福年輕一代。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聯結兩岸人民情感和認同的最牢固紐帶,打不破,理不亂。如果沒有文化、血緣的認同,很難想像兩岸關係歷經如此多的風風雨雨仍能向前發展,特別是這些年來,能數次脫離兵戎相向的險境。這是民族感情、血緣關係決定的。兩岸要善用文化手段,從增進情感認同而不是製造分離對立的目的出發,推進兩岸文化交流。

  儘快簽署經濟文化交流協議,放寬兩岸文化市場准入規則,推動更多文化交流項目,把文化的精神紐帶作用發揮得更好。特別要儘快修改歪曲歷史文化的教科書,使台灣年輕一代避免邊緣化,能順利地與對岸、香港、澳門中國人以及散佈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正常交流交往交心,這是造福後代的百年大計。

  第八是進一步放寬交流交往限制,加速兩岸社會融合。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民眾之間的交流交往應當最大限度蒙一個中國原則之利。目前,兩岸往來仍有諸多限制,在便利性方面兩岸民眾都有不滿。人們往往很羡慕歐洲國家之間往來的便利,海峽兩岸是否應當思考,歐洲國家之間可以做到的,中國人之間不但應當做到,而且還應做得更好。要拆除藩籬,放寬限制,使兩岸民眾、各行各業、各個地方,都能更加便利地交流交往,無論旅遊、探親、就學、就業、投資,還是婚姻、遷徙、醫療、社保、救助等等,都能實現一體化、一家化。相互設防、壁壘分明,不利於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

  結語

  歷史總是按照它自身的規律向前發展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人物、政治黨派固然可以影響歷史,但也只限於起加速或減緩作用,改變不了歷史發展的方向。俄羅斯哲學家普列漢諾夫在《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中講過:歷史人物是指歷史事件的當事人,他們能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明顯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記。歷史人物的作用性質取決於他的思想、行為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意願。只有回應歷史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意願,歷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動社會的作用。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參與者,在兩岸關係新的發展機遇面前,能否順應兩岸關係發展大勢、順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以鐵肩擔道義的精神作出關鍵性的抉擇,考驗著每個人的勇氣與智慧。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8月號,總第176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