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發掘慈善能量 俄羅斯應向中國看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8 01:17:01  


一名男子在搬運即將運送至災區的物資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記者 單寧編譯報道)7月7日一場聲勢浩大的洪水席捲了俄羅斯城市克雷姆斯克,留下了超過170具的屍體。然而,人們記住的除了這場洪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悲劇外,普通俄羅斯人因此被激發出來的噴薄同情心,也同樣得到了世人的銘記。

  洪災發生之後,數千年輕人迅速通過互聯網組織了起來,跋涉到莫斯科以南700餘公里的克雷姆斯克,自願地加入到救援以及修復工作中來。這些年輕人不僅幫助政府對災難作出了反應,而且他們的還為那些遭到政府嚴加管制的草根民間團體創造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先例。

  就此,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刊發社論指出,洪水引發的慈善回應影射了一種對普京政權的不信任感,人們對政府確保人民安全的能力有所擔憂。莫斯科活動家奧約娜.帕波娃(Alyona Popova)向媒體表示,“對於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嶄新的故事,社會自己幫助自己來解決問題,期間沒有政府的介入。”

  然而,這種並不是很隨性的慈善行為與2008年中國汶川發生地震之後出現的同情心爆發卻有著強烈的相似之處。在那場慘烈的地震中,87000餘人被奪走了生命,這其中還包括許多因為問題校舍倒塌而不幸喪生的兒童。而震後,累積的民間捐款則達到了15億美元。

  自從那時起,中國的領導層開始慢慢認識到民間慈善組織,包括那些受到政府承認的宗教組織,或許在社會中可以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中國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今年三月份就曾表示,“中國依舊須要培養自己國家的慈善事業,同時建立起一套更為完善的機制來發展這一事業。”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