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限制性政策無法實質治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4 22:58:23  


 
“堵城”之困,“限字令”的難言之隱

  不斷激增的汽車保有量,業已絆住了一座經濟高速發展城市的“時速”,“堵城”之困,迫使一些城市做出“艱難選擇”。

  北京在15年間,汽車保有量從100萬輛暴增到500萬輛,加上不盡完善的城市規劃和道路設施,嚴重擁堵發生越來越頻繁。自2011年實施搖號限購政策以來,第一年就擋住了約60萬輛的新車增量。

  廣州市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240萬輛,近5年年均增長率達19.0%,但同期道路里程增長僅約2%,全路網晚高峰平均車速已逼近20公里/小時的國際擁堵警戒線。

  上海從1994年就開始車牌控量,據測算,如果當時不採取措施,到2010年底,汽車保有量就可能達到338萬輛,而實際僅為170餘萬輛,這被認為是目前上海交通未出現嚴重擁堵的最重要因素。

  誠然,客觀壓力導致了國內一些城市不得不用汽車“限購”來治堵,然而,以“卡”為主是否根治良策?

  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楊曉光就說,一些城市習慣於研究“擁堵收費”“限購令”“尾號限行”等限制性政策來治堵,但首先應弄清造成擁堵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是規劃問題、建設問題還是管理問題?必須對症下藥。“如果簡單採取限制性措施,可能會掩蓋造成擁堵的真正原因。”

  “以‘卡’為主,可以說治標不治本。”楊曉光說,如果單純“限制”,只能讓交通癱瘓來得晚一點,無法實質性改變。只有將目前的一些限制措施“時間換空間”,通過提高道路資源利用率,大力發展公交優先兩大舉措,改觀“堵城”困境。

  鐘師也認為,雖然國內一些城市實行了限行等行政措施治理擁堵,但也是“頭痛醫頭”的方式。對於管理者來說,目前最緊要的是發展公交。“公共交通目前的任務不僅是解決無車族的出行問題,而是吸引有車族選擇公交。私車在經濟性和便捷性上都沒有優勢,自然擁堵就緩解了。”

  行業專家賈新光則指出,治堵不能只盯著私家車,私車對於交通的衝擊是“潮汐式”的,每天也就早晚高峰的一兩個小時,而大量公車卻是全天連軸轉,這種影響應該評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