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學者:中美航天技術差距在四方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9 17:56:50  


 
  另外,過去二十年以來,美國調整了戰略目標,花費在航天事業上的經費一直凍結在當年的水準。考慮到每年通脹率約3%,實際上,今日美國每年花費在航天事業上的經費所占GDP的比例,遠較當年為低。投資力度不足,自然不足以取得亮麗的成績。何況,美國太空總署(NASA)研究人員都已經50多歲了,亟待補充新鮮血液,否則,後勁必然不足。

  中美航天技術差距在四個方面

  目前中、美兩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大推力運載火箭、空間站、航天飛機和衛星。就民用航天計劃而言,大推力火箭是中國發展航天技術的瓶頸;論及軍事用途,則中國各種應用衛星的質量和數量遠遜於美國,打一場高技術局部戰爭的能力高下立判。

  大推力運載火箭是發展航天技術的基礎,涉及技術和經驗積累的後勁。在當今世界主要航天國家中,中國大推力火箭的運載能力是倒數第二,僅領先於印度。例如,美國登陸月球所使用的土星5號巨型運載火箭的LEO(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百噸級(早已退役)。眼前美國主流運載火箭的LEO運載能力為22噸、GTO(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12噸。目前中國推力最大的長征3號BE運載火箭理論上的LEO運載能力為12噸、GTO運載能力為5.5噸。在長征5號運載火箭服役前,長征3號B火箭仍將是中國發射大型通信衛星的主力。

  中國空間站20噸級大型艙段、質量6.5至7噸的東方紅5號大型通信衛星以及探月計劃三期的大型取樣返回月球探測器陸續投入了研製。當前中國如何研製大推力運載火箭,已經成為技術瓶頸了。

  目前中國正在研製最大推力的長征5號運載火箭。今夏該火箭120噸級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循環發動機研製成功,將為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重大專項任務提供有力保障。該項目200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立項,作為長征5號的動力系統。2006年,長征5號也立項,在主要性能指標上可以與美國大型運載火箭媲美。然而,長征5號尚未研製成功,即使首次試驗發射成功,可靠性尚待多次反覆測試,用於載人航天更要排在若干年以後。

  大推力火箭的可靠性得以認證確定以後,即可著手建造空間站。至於航天飛機又是一個頗大的工程。在這些工程獲得突破以後,中國就可以實現登陸月球的壯舉了。當然,中國在實施空間站和航天飛機兩個工程期間,還不能出現類似美國航天飛機發生的兩次慘劇,否則,航天事業必然又要推遲數年。

  談到多種用途的衛星的研製,重在部件的質量以及敏感器的性能。這兩點是中國衛星欠缺之處,自然需要急起直追。

  上述對中、美兩國航天技術發展過程作評估時,還有一個前提,即假定在未來20年中美國航天事業處於停頓狀態。假如美國再次加大發展航天事業的力度,情況又要改觀了。

  綜上所述,中、美兩國航天技術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美國對中國航天技術現況及其今後在軍事上的應用,無須過分擔憂。

  中、美兩國航天技術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美國對中國航天技術現況及其今後在軍事上的應用,無須過分擔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