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必須作出抉擇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十年裡———這一時期的貧富差距程度較低———的發展比1980年以後要快很多,這是因為1980年以後收益已經以極不均衡的方式流向高收入階層。放眼各國,隨著時間的流逝,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平等、增長及穩定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
這裡有一個好消息:通過減少尋租行為———即想方設法得到較大的蛋糕份額,而不是把蛋糕做大———以及削弱導致美國出現如此嚴重的貧富不均的扭曲做法,我們可以使社會變得更公平,使經濟運轉得更好。法律規定對投機者採取的稅率可以是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或改變社會的創新者所徵稅率的一半。這樣的法律體現了我們的某種價值觀,但是它們也扭曲了我們的經濟,唆使年輕人進入投機而非生產性的領域。鑒於頂層人群的收入有太多是通過尋租獲得的,增加對頂層人群的徵稅將能削弱尋租行為。
美國曾經被認為是機遇之地。而今天,與歐洲或其他任何有數據可查的發達工業化國家相比,美國兒童的人生機遇更多地取決於其父母的收入水平。美國曾經不辭辛苦地創造美國的機遇之夢。然而今天,這個夢成為了一個神話。
我們是可以再次成為機遇之地的,但這樣的事情不會自然而然發生。在政界一心想著削減公共教育和其他提升低層和中層人群際遇的計劃,同時要為頂層收入人群減稅的情況下,這樣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美國將不得不作出抉擇:如果它繼續過去幾十年的所作所為,機遇的缺乏將導致一個更加分裂的社會,其特征將是增長放慢和社會、政治及經濟的動蕩。或許國家能夠意識到經濟已經失去了平衡。“鍍金時代”曾經導致了“進步時代”,“興盛的20年代”導致了“大蕭條”,而後者又進而導致了“新政”。每一次,國家都能發覺自己正在走向絕境並懸崖勒馬。問題在於,這一次還能這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