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黨報:政府處理國內問題時要考慮國際影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1 11:01:32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人民日報文章稱,輿論環境的深刻改變,既可以產生“四兩撥千斤”的神奇效果,也可能造成“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的不良影響。對於治理者而言,關鍵是如何以務實佐證理念、用事實贏得理解、靠行動維護形象,而不單是應對媒體的技巧、駕馭媒介的水平、處置突發事件的應變。

  這幾年來,無論是六方會談還是金融危機,無論是孔子學院還是國家形象片,無論是政府外交還是民間往來,經濟總量位居全球第二的中國,一直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多種國際事務,主動講述中國故事,響亮發出“中國聲音”。

  在這樣的“大合唱”中,參與者其實不僅有中央高層、外交部門、新聞媒體,更涉及一個龐大的群體,那就是我們的基層治理者。可曾想見,安徽蕪湖一位副市長騎車送女兒的照片被網友“瘋傳”,展示著中國幹部“平民化”的一面?又可曾想到,陝西安康懷孕7個月孕婦被強制引產,會給中國形象造成怎樣的負面注腳?在日漸響亮的“中國聲音”大合唱中,如何成為和諧旋律的參與者,避免成為噪音雜音的製造者,考驗著各級基層幹部。

  這是治理者“世界觀”極其重要的一個板塊,我們姑且稱之為“輿論貫通能力”。毫無疑問,技術的劃時代變革讓信息傳播打破了國家和媒體的界限,將一切置於一個四通八達的輿論平台上,輿論環境的深刻改變,既可以產生“四兩撥千斤”的神奇效果,也可能造成“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的不良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輿論貫通能力的重點究竟在哪裡?面對輿論環境的複雜變化,或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怎麼才能“把話說好”,如何優化“手中話筒”,甚至於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更好提升傳播力?

  所謂輿論貫通能力,首先應當是將輿論與實際對照貫通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貫通輿論場、統領話語權的能力。對於治理者而言,關鍵是如何以務實佐證理念、用事實贏得理解、靠行動維護形象,而不單是應對媒體的技巧、駕馭媒介的水平、處置突發事件的應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