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逸儒:城門失火 馬英九安內才能攘外
http://www.CRNTT.com   2012-06-12 16:50:04


 
  此說重點在於,兩岸同屬一中,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既然台灣要遵守“中華民國憲法”,當然也就沒有所謂兩個中國或“國家分裂”的問題存在,追求自由、民主、均富的“國家”統一應該仍是國民黨政府所追求的目標。這可由馬在演講中特別提到,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雙方均尊崇孫中山先生得到證實,這足以展現馬英九的基本立場與信念。

  馬英九沒有一如過去提到由2300萬人決定台灣前途是個善意,重申一國兩區中的一國是“中華民國”,此一講法觸及了一中的內涵,減少了將來模糊的空間。對此表述,據知,北京既沒有接受、也沒有否定,大陸所堅持的仍是兩岸同屬一中,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馬英九的講法只是台灣單方面的立場,但北京應該不會接受以此做為雙方將來互動的基礎。換句話說,一國兩區將來一定要有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說法和界定。

  壯大台灣、振興中華

  進一步分析,馬英九細數其第一任內在兩岸關係方面的成就,由經濟到文化,從教育到司法,由交通到衛生都有很大的改善,在降低緊張、創造和平方面已經有了具體成果。在其第二任內,他特別提到要擴大繁榮,要鞏固和平與深化互信,要加強兩岸之間的各種團體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只要能夠充分落實,突破雖然或有難度,但榮景依然可期。其中鞏固、深化的用語尤其是對北京的一種正面回應。

  關於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空間的問題,馬雖有所期許,但根據理解,大陸當前的兩個原則是,一不要觸犯一中原則,二是要合乎國際組織本身的規範。由於氣象、海事組織允許非國家的成員參與,不是沒有商量的餘地,但是在兩岸政治關係沒有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似乎暫時沒有任何擴大的可能。大陸方面或許期望馬英九在第二任內有些作為,然後北京才會在其他方面做出更大讓步,有所配合。

  關於兩岸關係未來走向,馬英九多半仍會循著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先緩後急的原則往前推動,不會有太過激情的舉動。就目前看來,兩岸政治對話與和平協議應該不在他的短期政治議程上,大陸應該也不會過度加以為難。不過他既然在談話中提到鞏固和平,並強調要深化互信、加強各個領域的互動與交流,大家仍然可以合理期待,有些應做、能做的事情還有待各方進一步摸索嘗試。

  總而言之,由台灣的立場來看,馬英九的就職演說有理想、有堅持、有善意,其主軸在於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經濟的永續發展、良好的兩岸關係,其最終目的在於壯大台灣、振興中華。

  馬英九堅信,台灣人民的活力與創新、熱情與善良是一項寶貴的資產,台灣的發展經驗更是無可替代的軟實力,台灣不但可以藉此自保,更可進一步對中國大陸的現代化發展產生正面的示範作用。大陸不應將其對民主、人權、法治的信念解讀成要以此來和北京進行對抗,事關重要應予強調。

  馬英九目前面臨城門失火、內部發生劇變的情況下,只有安內才能攘外,另辟第二戰線轉移人民的不滿與怒氣的做法,不但與常理不合,風險也極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